活动一:想一想 议一议
1. 阅读课本问题1,思考平均捐款数能准确地反映该组同学捐款数的实际情况吗?为什么?
2. 阅读课本问题2,思考用10次射击成绩的平均数来表示甲射击的实际水平合适吗?
3. 由上述两个问题,你有哪些发现?如果只用一个数来反映课本问题2中甲的实际射击水平,那么如何确定这个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个呢?
活动二:想一想 议一议
阅读课本问题3,思考下列问题:
(1)根据调查结果,学校商店会多进哪种尺码的男衬衫?为什么?
(2)如果你是某家鞋店的店长,进货时会考虑哪些因素?
(3)某鞋店在上周内销售了某种运动鞋115双,其中各种尺码的鞋的销售量如下表:
|尺码/码|37|38|39|40|41|42|
|销售量/双|5|10|23|40|31|6|

根据表中数据,你会如何进货?说明理由.
解析:
活动一:
1.平均捐款数受极端值(如捐款50元)的影响,不能准确反映大多数同学的捐款情况。
2.平均数受极端值(如脱靶的0环)影响,不能准确表示甲的实际射击水平,用众数或中位数可能更合适。
3.发现平均数容易受极端值影响,当数据有极端值时,可用众数(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或中位数(中间值)来表示数据。数据个数为奇数时,中位数是排序后中间的数;数据个数为偶数时,中位数是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活动二:
(1)学校商店会多进41码的男衬衫,因为41码销售量最高(众数)。
(2)作为鞋店店长,进货时需考虑销售量的众数,即哪种尺码需求最大。
(3)根据表格,40码销售量最高(40双),应多进40码的运动鞋,其次39码和41码销售量也较高,可适量进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