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研读展品故事 阅读课外片段,感悟人物的品质。 (江苏省真题仿练)
抗日游击区,(A)寒风凛冽,大雪纷飞,粮食极度匮乏,战士们常常忍饥挨饿。
老班长老王是队伍里的“顶梁柱”,他面容消瘦,双眼却满是坚毅。每次有任务,他总是冲在前面,还不忘照顾其他战友。
一次,部队接到侦察任务,需深入敌占区。出发前,老王从怀里掏出银色饭盒,里面是他省了好几天的干粮。他目光坚定地说:“同志们,任务艰巨,大家吃饱才有力气!”
途中,小战士小赵体力不支,脚步踉跄。老王立刻走到他身边,把自己那份干粮递过去:“(B)小赵,多吃点,保存体力!”小赵推辞,老王却坚决地说:“听我的,别啰唆!”
到达侦察地点,大家迅速行动。撤离时,他们遭遇了敌人。激烈交火中,老王为掩护战友,手臂中弹。(C)他咬着牙,强撑着继续指挥,还紧紧护着银色饭盒。
任务完成后,老王因失血过多,脸色惨白。他气息微弱,却仍念叨着:“(D)饭盒……留给大家……”
(1)解释词语。
①匮乏:
(物资)缺乏;贫乏。
②踉跄:
走路不稳。
(2)文中多次提到银色饭盒,体会饭盒在文中的作用:
贯穿全文的线索
。
(3)分析关键句,补充表格。

(第二行)环境描写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第三行)突出环境恶劣 顽强勇敢 无私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