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诗歌中的形象除了字面所指外,往往另有内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诗中的“山”与“海”又怎样的内涵。 海,是理想境界;山,是重重艰难险阻。全诗表达了这样的思想感情:要达到理想境界,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唯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坚持奋斗,才能实现人生的理想。二、联系上下文,品味下面诗句中加点的词语(括号里的问题可作参考)。 1.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这种“想望”为什么是“隐秘”的? 分析:小时候想象山那边的海,爬山是为了望见大海,这个想望并没有告诉他人,所以说是“隐秘”的。 2.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字一个零分!(铁青是写删的颜色吗?) 分析:不是。“铁青着脸”,是“我”心情沮丧时的主观感受。本希望看见大海,结果望见的依然是山,“我”大失所望,沮丧极了,好像山在那里责备“我”痴心妄想,脸色铁青。 3. 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为什么“我”的心灵会“枯干”?) 分析:“枯干的心灵”是指登上山顶后发现山的那一边依然是山,由此而产生的失望感受,比喻没有了希望。 4. 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分析:是指理想的实现。三、朗读诗歌,要注意诗中的情感起伏,并用合适的语气、语调表达出来。试与同学一道,讨论下面语句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尝试朗读。 1. 哦,山那边是海吗? 分析:山那边的新天地,是“我”童年的遐想。妈妈的回答便激起了“我”的幻想,这句话表达“我”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朗读时要读出那种期盼、向往和怀疑的心情,语气要缓慢。 2. 妈妈,那个海呢? 分析:这是“我”幻想破灭后像妈妈提出的带泪的疑问。表达了“我”虽然失望,但仍然继续坚持理想的思想感情。朗读时要读出那种委屈、失望和沮丧的心情,语气要急促。 3. ——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 /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分析:理想滋润着心灵,“我”满怀信心的追逐,使心灵不再枯干,变得充实而有活力。朗读时要注意语气坚定、充沛。 4. 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