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首 页
练习与测试答案
补充习题答案
课课练答案
同步练习答案
阅读答案
电子课本
更多
其他答案
课件下载
试卷练习
教学反思
说课稿
录音下载
教案下载
作文范例
简笔画下载
教学视频
语文知识
班主任资料
教材
其他资料
零五网
›
全部参考答案
›
启东中学作业本
›
2025年启东中学作业本八年级数学上册苏科版宿迁专版 第36页解析答案
1. 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 5 和 6,则其周长为
16或17
.
答案:
16或17
解析:
展开
当腰长为5时,三边长分别为5,5,6,周长为5+5+6=16;
当腰长为6时,三边长分别为6,6,5,周长为6+6+5=17。
16或17
2. (2024·宿豫期末)等腰△ABC 的周长为 7 cm,AB = 3 cm,则 BC 的长为
1 cm或2 cm或3 cm
.
答案:
1 cm或2 cm或3 cm
解析:
展开
当AB为腰时,BC=AB=3cm,此时AC=7-3-3=1cm,1+3>3,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
当AB为底时,AC=BC,AC+BC=7-3=4cm,BC=2cm,2+2>3,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
当AC为腰,BC为腰时,BC=3cm,此时AC=3cm,AB=1cm,1+3>3,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
1 cm或2 cm或3 cm
3. 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 70°,则其顶角的度数为
70°或40°
.
答案:
70°或40°
解析:
展开
当70°角为顶角时,顶角的度数为70°;
当70°角为底角时,顶角的度数为180° - 2×70° = 40°。
70°或40°
4. 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为 100°,则其顶角的度数为
20°或80°
.
答案:
20°或80°
解析:
展开
当外角为顶角的外角时,顶角为$180° - 100° = 80°$;
当外角为底角的外角时,底角为$180° - 100° = 80°$,顶角为$180° - 2×80° = 20°$;
故顶角的度数为$20°$或$80°$。
5. 若等腰三角形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 2 倍,则该三角形底角的度数为
45°或72°
.
答案:
45°或72°
解析:
展开
设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为$x$,顶角为$y$。
情况一:底角是顶角的2倍,即$x = 2y$。
因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所以$2x + y = 180°$,将$x = 2y$代入得$2×2y + y = 180°$,$5y = 180°$,$y = 36°$,则$x = 2y = 72°$。
情况二:顶角是底角的2倍,即$y = 2x$。
因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所以$2x + y = 180°$,将$y = 2x$代入得$2x + 2x = 180°$,$4x = 180°$,$x = 45°$。
该三角形底角的度数为$45°$或$72°$。
6. 若△ABC 为等腰三角形,∠A = 40°,则∠B =
70°或40°或100°
.
答案:
70°或40°或100°
解析:
展开
当∠A为顶角时,∠B=(180°-40°)÷2=70°;
当∠A为底角,∠B为顶角时,∠B=180°-40°×2=100°;
当∠A为底角,∠B为底角时,∠B=40°;
∠B=70°或40°或100°
7. 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 48°,则其底角的度数为
69°或21°
.
答案:
69°或21°
解析:
展开
情况一:当等腰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时,
顶角为$90^{\circ}-48^{\circ}=42^{\circ}$,
底角为$\frac{180^{\circ}-42^{\circ}}{2}=69^{\circ}$。
情况二:当等腰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时,
顶角的外角为$90^{\circ}-48^{\circ}=42^{\circ}$,
顶角为$180^{\circ}-42^{\circ}=138^{\circ}$,
底角为$\frac{180^{\circ}-138^{\circ}}{2}=21^{\circ}$。
69°或21°
8. 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为 35°,则此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度数为
70°
.
答案:
70°
解析:
展开
在等腰三角形中,设底角为$\angle B = \angle C$,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为$35°$。
因为腰上的高与底边垂直,所以高与底边形成的直角三角形中,底角$\angle C$与该夹角互余,即$\angle C = 90° - 35° = 55°$。
由于三角形内角和为$180°$,顶角$\angle A = 180° - 2\angle C = 180° - 2×55° = 70°$。
70°
9. 在△ABC 中,AB = AC,AB 的垂直平分线与边 AC 所在的直线相交所得的锐角为 50°,则∠C 的度数为
20°或70°
.
答案:
20°或70°
解析:
展开
情况一:
AB的垂直平分线与AC边相交,设交点为D,垂足为E。
∵DE垂直平分AB,
∴∠AED=90°。
∵∠ADE=50°,
∴∠A=90°-50°=40°。
∵AB=AC,
∴∠C=(180°-∠A)/2=(180°-40°)/2=70°。
情况二:
AB的垂直平分线与CA的延长线相交,设交点为D,垂足为E。
∵DE垂直平分AB,
∴∠AED=90°。
∵∠ADE=50°,
∴∠EAD=90°-50°=40°,∠BAC=180°-∠EAD=140°。
∵AB=AC,
∴∠C=(180°-∠BAC)/2=(180°-140°)/2=20°。
20°或70°
10. (2024·南通崇川区期末)P 是等边三角形 ABC 所在平面上一点,若 P 和△ABC 的三个顶点所组成的△PAB、△PBC、△PAC 都是等腰三角形,则这样的点 P 的个数为(
D
)
A.1
B.4
C.7
D.10
答案:
D
解析:
展开
1. 等边三角形内部:1个(中心)。
2. 各边垂直平分线上(外部):每条边对应2个,共$3×2=6$个。
3. 各顶点外侧:每个顶点对应1个,共3个。
总个数:$1+6+3=10$。
D
11. (2024·苏州常熟期末)如图,∠MAN = 60°,若△ABC 的顶点 B 在射线 AM 上,且 AB = 2,动点 C 从点 A 出发,以每秒 1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射线 AN 运动. 当运动时间 t 是
1或4
秒时,△ABC 是直角三角形.
答案:
1或4
解析:
展开
解:
当∠ABC=90°时,在Rt△ABC中,∠MAN=60°,AB=2,∠ACB=30°,则AC=2AB=4,t=4÷1=4;
当∠ACB=90°时,在Rt△ABC中,∠MAN=60°,AB=2,∠ABC=30°,则AC=AB×cos60°=2×(1/2)=1,t=1÷1=1。
综上,t=1或4。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