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飞向寰宇 再叩苍穹
——写在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之际
殷泽昊
2024年4月25日下午,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圆梦园广场,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出征仪式在此举行。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身着航天服,迈着稳健的步伐从问天阁走出,开始了叩问太空的征程。
此次执行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由一名第二批航天员和两名第三批航天员组成,三名航天员都是“80后”:1980年出生的指令长叶光富,参加过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第三批航天员李聪和李广苏分别出生于1989年和1987年,都是首次飞行。他们如披挂出征的将士,步履从容,信心满满。
叶光富回忆了自己的“飞天”历程。神舟十三号在轨期间,他第一次进行出舱活动。俯瞰地球,他看到了美丽的极光、闪亮的光斑和五彩斑斓的陆地。在那次任务中,他进行了太空授课,与青少年天地互动。这些美好的记忆,让回到地球的他念念不忘。那时他就想:什么时候能再上一次太空?
从2022年4月返回地球到2024年4月再赴太空,叶光富作为指令长以全新身份再次承担飞行任务,带领两位新队友踏上征程。他期待在全面建成的空间站里工作生活,完成新实验任务,再次出舱,遨游太空。
李聪心中航天梦的种子,是在2003年神舟五号一飞冲天时种下的。2020年,李聪入选我国第三批航天员,他离自己的航天梦仅一步之遥。虽然课业忙碌、训练繁重,但面对挑战,他一直锲而不舍。对于出征太空,李聪信心满满:“我已作好准备,干就完了!”
李广苏是第三批航天员中唯一的文科生。他表示,面对大量关于理工科知识的学习任务,自己天资平凡,唯有努力,才能稳稳当当地走好每一步。第三批航天员赶上了高频次的空间站任务,时间紧,任务重,自己只能利用课后时间,逐个攻破一个个小知识点,逐个“啃”一项项训练项目。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他宿舍的灯总是亮到后半夜。“狂奔的蜗牛”,是李广苏用了很久的社交软件昵称,他以此勉励自己坚定地走好每一步。如今,“狂奔的蜗牛”踏上了新的征程,这一次他要奔向太空。
叶光富激动地表示,仰望苍穹,在浩瀚的太空中,中国人有了属于自己的“太空家园”——空间站,而且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接力,“一室一厅”的小房子已被建成了“三室两厅”的大房子。此时此刻,他发自内心地为伟大的祖国感到骄傲。
据了解,此次航天员乘组将开展大量的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比如,实施国内首次在轨水生生态研究项目,实现我国在太空培养脊椎动物的突破;实施国际上首次植物茎尖干细胞功能在轨研究,揭示植物进化对重力的适应机制;实施六次载荷货物气闸舱出舱任务和二至三次出舱活动,进一步提升空间站运行效率,持续发挥综合应用效益。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介绍,按计划,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入轨后,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约6.5小时后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形成三船三舱组合体。
“总指挥长同志,我们奉命执行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准备完毕,请指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航天员叶光富!”“航天员李聪!”“航天员李广苏!”
“出发!”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总指挥长下达命令,三名航天员领命出征。
“点火!”20时59分,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点火发射,载着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和三名航天员向太空飞去。
飞天梦圆,探索无止境。大气层外,中国人自己的“太空家园”在等着他们,浩瀚太空在等着他们……
(摘编自2024年4月26日《光明日报》)
4. 文章主要记叙了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的相关情况。请认真阅读全文,梳理行文思路,完成思维导图。

①
回忆“飞天”历程,表达对本次任务的期待
②
回忆努力完成学习任务的经历
③
开展大量的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
5. 请赏析这篇新闻作品的主标题和副标题。
主标题不仅将读者的思绪带向那遥远而神秘的宇宙空间,营造了宏大壮观的意境,而且点出了中国航天史上的辉煌成就,更传递出探索宇宙的持久信念和不懈追求,富有诗意,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副标题则补充了新闻背景,明确了新闻报道方向,让读者对新闻内容有大致了解。
6. 新闻作品的体裁有消息、新闻特写、通讯、新闻评论等,本文属于哪一类?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
本文属于通讯。本文不仅报道新闻事实,而且以三位航天员的个人经历为切入点,介绍了载人飞行任务的执行细节,展示了航天员们为实现航天梦想而努力奋斗的历程,展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进步和成就,语言生动活泼、富有文采,具有可读性和感染力。
7. 北京时间2024年11月4日1时24分,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八号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全部安全顺利出舱。假如你是一位航天爱好者,获得一次采访其中一位航天员的机会,请你根据采访目的,设计两个对应的采访问题。

示例:①在太空生活中,您最难忘的经历是什么?②在太空中进行科学实验时,您遇到并克服了哪些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