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五网 全部参考答案 课时练答案 2025年同步导学案课时练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 第82页解析答案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2015年9月份的时候,《清明上河图》曾经在故宫博物院的武英殿开放给公众欣赏。那一个月,武英殿门口天天排满了好几千人,很多人要等上五六个小时才能和名画近距离接触两分钟。
②为什么《清明上河图》有这么大的吸引力?
③从美术学的标准来看,《清明上河图》虽属画院出品的风俗画,或者叫界画,却没有流于匠气。界画技巧到张择端手上,不再是僵硬呆板的直线,而是有了生命。他只在画长直线的时候用界尺,短直线和连接坚持使用手画。因此,比起笔直线条构成的建筑图纸式的房屋,《清明上河图》里的房屋便有了生活气息。而北宋开始成熟的山水画技法,也让张择端受益良多。
④自宋以后,各代的宫廷画家仿《清明上河图》的风格,绘制过不少市井风俗长卷。比如明朝的《南都繁会图》、清朝的《康熙南巡图》。这些看上去热闹华丽的画作,只要稍微放大细节,就完全无法与《清明上河图》相提并论。单是在基本的房屋结构和透视比例上,都远远达不到张择端的水准。
⑤张择端最伟大的地方在于,他在一幅画的空间里,展示了如一部纪录片般恢宏的汴京风貌。当我们用今天的技术将《清明上河图》以动态方式呈现出来,仿佛看到了一部为汴京量身定做的“微电影”。九百年前的张择端,对于画卷整体结构和细节的把控,已经达到了今天大师级电影导演的水平。
⑥《清明上河图》整体可以分为三个段落:城郊野外、汴河漕运以及城内街市。画中共有牲畜60多匹,船只20多艘,房屋楼宇30多栋,树木170多棵,人物500多个。这区区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的画卷,容纳了如此饱满的内容,远看上去密密麻麻,人头攒动,放大之后看细节,竟没有一处是匆匆带过的。每栋房屋的结构比例,每个人的服饰表情,甚至每一间商铺的招牌,都细致精确得令人叹为观止。
⑦在那个没有摄影技术的年代,张择端的一支笔让汴梁城的生动和喧嚣成为永恒的记录。
⑧随着大家对这幅画不断深入地解读,人们发现在一派太平盛世的外衣下,其实暗藏着许多细节,揭露了北宋岌岌可危的命运。
⑨有专家说,张择端在描绘徽宗朝初年商业繁荣的明线背后,交织着另一条看似热闹却令人心悸的暗线。
⑩在第一部分的城郊风光中,张择端就画了一匹受惊的马,铺垫出全卷矛盾的视觉中心。而接下来第二段的汴河上,发生了一幕漕船险些撞上虹桥的险情,同时桥上还上演了官员争道的闹剧,形成了画卷中的矛盾高潮。
⑪除了明显的矛盾、事故,《清明上河图》中还穿插了很多细节,表现出了当时军力懈怠、消防缺失、城防涣散、酒患成灾、苛捐重税等各种社会问题。
⑫因为整个北宋谏议制度的开放,徽宗一登基就下诏广开言路:“其言可用,朕则有赏;言而失中,朕不加罪。”所以很多人推测张择端正是在以画劝谏,向宋徽宗告诫种种社会危机和国家隐患,以求及时挽回败政。
⑬1127年,金兵铁蹄踏破汴梁城门,《清明上河图》里的繁华毁于一旦,忧患一语成谶。这幅空前绝后的风俗长卷,成了北宋“清明盛世”最后的挽歌。
(摘编自《〈清明上河图〉到底为啥那么有名?》)
材料二:
《清明上河图》采用了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以移动的视点摄取对象。全图内容庞大,却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清晰,结构严谨。画中人物有五百多个,形态各异。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笔法灵动,有别于一般的界画。……画面细节的刻画也十分真实,如桥梁的结构,车马的样式,人物的衣冠服饰,各行各业人员的活动,皆细致入微。它不是一般热闹场面的记录,而是通过对各阶层人物活动的生动描绘,深刻地揭示出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画中丰富的内容,有着文字无法取代的历史价值,在艺术表现的同时,也是为12世纪中国城市生活状况留下的重要形象资料。
(节选自毛宁《梦回繁华》)
材料三:
“翰林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人也,幼读书,游学于京师,后习绘事,工于界画,尤嗜于舟车市桥郭径,别成家数也。按向氏《评论图画记》云:‘《西湖争标图》《清明上河图》选入神品,藏者宜宝之。’”张著的这段跋文是为数不多的对张择端记载中时间最早的,也是信息相对最为完整的一条,可以说是张择端与《清明上河图》联系的开端,从中可以勾勒出这个手拿画笔而胸怀“以民为本”儒家道义的青年形象。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到的关于张择端儒生出身、弃文习画的身世背景,将与《清明上河图》中的图像细节形成对应关系,成为解读这件旷世巨作的关键信息。
1.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B
)
A.材料一开头写人们排长队欣赏《清明上河图》,突出了这幅画吸引力之大。
B.材料一第④段提及《南都繁会图》《康熙南巡图》,是为展现我国历代市井风俗长卷的成就。
C.材料一第⑤段把《清明上河图》比作一部“微电影”,说明张择端对于画卷整体结构和细节的把控水平相当高。
D.材料一第⑥段列举的数字有确数,也有概数,体现了说明性文章语言严谨、准确的特点。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清明上河图》在内容和艺术表现上的特征。
内容上:画卷以有限尺幅容纳众多元素,生动展现汴京风貌;结构清晰,分城郊野外、汴河漕运、城内街市三段,以移动的视点摄取对象,繁杂却有序;细节刻画入微,各阶层人物活动、事物特征尽显,深刻反映北宋社会生活;明暗线交织,表面绘商业繁荣,实则暗藏社会危机,借画向宋徽宗谏言。艺术表现上:技法高超,属于界画却突破刻板,长直线用界尺,短直线及连接则用手画,融入山水画技法,兼工带写,线条刚劲灵动;对结构与细节把控精妙,宛如用画笔创作“微电影”,在一幅画中展现出纪录片般的宏大场景,艺术水准超凡。

3. 材料三中评价张择端是一个“手拿画笔而胸怀‘以民为本’儒家道义的青年形象”。你赞同这一观点吗?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相关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赞同。《清明上河图》艺术水准极高,用一幅画展示了恢宏的汴京风貌,可见张择端是一位有着高超技艺的画家。《清明上河图》通过对各阶层人物活动的生动描绘,深刻地揭示出当时社会的真实生活状况,张择端以画劝谏,向宋徽宗告诫种种社会危机和国家隐患,以求及时挽回败政,表现了张择端胸怀天下、关心国计民生的品质。

答案:1.B 2.内容上:画卷以有限尺幅容纳众多元素,生动展现汴京风貌;结构清晰,分城郊野外、汴河漕运、城内街市三段,以移动的视点摄取对象,繁杂却有序;细节刻画入微,各阶层人物活动、事物特征尽显,深刻反映北宋社会生活;明暗线交织,表面绘商业繁荣,实则暗藏社会危机,借画向宋徽宗谏言。艺术表现上:技法高超,属于界画却突破刻板,长直线用界尺,短直线及连接则用手画,融入山水画技法,兼工带写,线条刚劲灵动;对结构与细节把控精妙,宛如用画笔创作“微电影”,在一幅画中展现出纪录片般的宏大场景,艺术水准超凡。3.赞同。《清明上河图》艺术水准极高,用一幅画展示了恢宏的汴京风貌,可见张择端是一位有着高超技艺的画家。《清明上河图》通过对各阶层人物活动的生动描绘,深刻地揭示出当时社会的真实生活状况,张择端以画劝谏,向宋徽宗告诫种种社会危机和国家隐患,以求及时挽回败政,表现了张择端胸怀天下、关心国计民生的品质。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