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知字义。(6分)
(1)查资料。(1分)
课(拼音:kè),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此字始见于战国文字,字形从言为形,果为声。“课”本义为考核,引申指督促完成规定的工作,又引申为按规定的内容分段学习或教学,即教学时的时间单位,用于课时、上课、下课等。由本义也引申为按规定的数量和时间征收赋税,也指赋税,作名词。旧时称按工作性质分设的机关内的办事单位为课,现多以“科”字代替。
小丽上网搜索到这些资料,请你帮她推测甲诗中“犹课蝇头二万言”的“课”的解释。______
按规定的内容分段学习
(2)勤梳理。(5分)
甲骨文“人”
“以”
想象、联想
甲骨文“以”字像一个人①______
拿着东西
,所以它的本义为“②______
拿(或用/把)
”。例如“以毒攻毒”。
发展、演变
助词:用在方位或时间前。例如“③______
C
”。
介词:凭借,根据。例如“④______
A
”。
连词:表示目的,用来。例如“⑤______
B
”。
备选例句(选择相应序号填入③④⑤处)
A.可以为师矣
B.非学无以广才
C.自一文以上
4. 多朗读。(4分)
静时要体认得亲切动时要别白得分明
小亮:这句话没有标点,怎么读才正确?
你:在(1)“______
切
”(1分)字后停顿,我是根据句子的意思来判断停顿的:(2)______
这句意思为“静心读书的时候,要通过亲身的体验去认识书中的内容,分析理解时,要辨析得清楚明白”,分别说了“静时”和“动时”两方面情况
(2分)。我还发现这两句具有对称美,前面是“静时”,后面是(3)“______
动时
”。(1分)
5. 善总结。(6分)
小丽想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及名著《朝花夕拾》中的内容,总结一些读书经验,制成读书卡送给大家。请你帮助她完成。
| 读书卡 | |
| 材料阅读 | 名著阅读 |
| [甲诗]读书目的:(1)______
为天下黎民百姓谋福祉
。(1分) | 你觉得《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在读书目的、态度或方法等方面,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任选一个角度,结合具体情节谈谈你的看法。(4)______
[示例一]鲁迅带着批判的眼光去读书,值得我们学习。他读《二十四孝图》时,批判书中的“卧冰求鲤”,说去卧冰求鲤,恐怕“鲤鱼还不及游过来”,早就“冰破落水”了,辛辣地讽刺了书中的荒谬。[示例二]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在三味书屋读书时,虽然先生要求他们熟读背诵四书五经等,但鲁迅并没有仅仅满足于课堂上的学习。他课余去寻找《荡寇志》《西游记》等课外书籍来读,展现出他不满足于既定的知识范围,主动去探索更广阔知识领域的精神。这种探索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读书不应局限于眼前的教材或规定的书目,而要主动去读更多有价值的书籍,拓宽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不断追求知识的丰富和深化。
(3分) |
| [乙文]读书态度:(2)______
静心、专注、惜时
。(1分) | |
| [丙文]读书方法:(3)______
精读、深入理解、结合自身体验、会辨析
。(1分) | |
6. 乐分享。(9分)
小青想将课文中的名句做成书签,赠送给甲、乙两位同学。请你帮助他完成书签和表格。
(A书签: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1)______
一个纯粹的人
,(2)______
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B书签:(3)______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4)______
非宁静无以致远
。淫慢则不能励精,(5)______
险躁则不能治性
。——诸葛亮《(6)______
诫子书
》)
| 学生 | 平时表现 | 挑选赠送(填序号,说祝福) |
| 甲 | 很活泼,但学习浮躁、不专心。 | (7)赠送书签______
B
。愿你(8)______
[示例]在学习中,以淡泊为舟,宁静作桨,远离浮躁喧嚣,静学广才,在沉稳的时光里收获更多的美好
。 |
| 乙 | 乐于助人,经常为班集体做贡献。 | (9)赠送书签______
A
。愿你秉持这份热忱,一路奔跑歌唱,从心怀大爱的少年,成长为时代的参天栋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