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心有余温,爱有余力!读一读,完成练习。
(江苏省苏州市真题)
|伯牙鼓琴|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节选)|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
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忆昔去年春,江边曾①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②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③,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④!|
|【资料链接】本文节选自明代冯梦龙的短篇小集《警世通言》,写的是锺子期病逝后的第二年春天,俞伯牙来到他坟前悼念。|【注释】①曾:曾经。②抔(póu):量词,相当于“捧、把”。③无足语:再没有值得他倾诉的人了。④为君死:为(您)毁掉。|
(1)读《伯牙鼓琴》中画线的句子,用“ ____”在《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节选)中画出与之意思相近的句子。
____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____
(2)下列句子中“复”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哪一项?(
D
)
A. 以为世无足
复
为鼓琴者。
B.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
复
得兔。
C. 此曲终兮不
复
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D. 山重水
复
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下列说法有误的是哪一项?(
A
)
A. “善哉乎”在文中出现了两次,说明锺子期认为伯牙的琴艺有待提高。
B. “巍巍乎”“汤汤乎”说明锺子期不但听出山的高峻和水的浩大,还听出了伯牙的情志。
C. “伤心伤心复伤心”一连运用了三个“伤心”,强烈地表达了伯牙失去知音的悲痛。
D. “子期子期兮”,这是伯牙对子期的呼唤,斯人已逝,留给伯牙的只有那无限的追思。
(4)俞伯牙、锺子期成为知音的传说广泛流传。请根据选文内容,想象当时的场景,结合对“知音”的理解,写写俞伯牙会对逝去的锺子期说些什么。______
示例:子期,你去了,世界上再没有懂我琴声的人了。我再也不会弹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