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语下教学计划

信息发布者:admin
一、学生学习所必须的学习背景
(一)个体学段知识、学习习惯与方法、学习能力
通过两年半的学习生活,90%的孩子已经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如陈姝骐、蔡佳攸、樊瑜佳、樊奕等学生,做到规范、端正、整洁。但是,也有10%的孩子书写不够整洁、端正,尤其是严帅镕、吕志成等书写马虎潦草,写字姿势也不正确。孩子们都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愿望,也具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会写其中的1000个左右。
70%的学生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能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每天的晨诵以《新阅读新习作》《好书伴我成长》和《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为主,每周背出2首。85%的孩子已经把《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都背诵出来了。孩子们能借助拼音和字典完成了市局规定的必读书以外,还能阅读浅近的童话、儿歌、童谣、寓言、故事等文学作品,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他们喜爱图书,爱护图书,课外阅读总量在20万字以上。其中陈可怡阅读了200多本课外书。
60%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能尝试在写话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同时,根据表达的需要,他们已经学会正确使用逗号、句号、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大部分学生已经学会认真倾听,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学生也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开始尝试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
75%以上的学生能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并用书面或口头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同时,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在老师或家长的指导下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二)群体学习风气、学习共同体建设
经过两年的学习,学生已养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组建了各个层面,各种范围的学习共同体。在校园里主要有以学习小组、学习大组,班级,社团为单位的共同体。经过两年的运行,一些共同体运行已见成效,活动常规化,效果好,还有一些共同体的建设有待加强,如社区组织,家庭,邻里。
(三)家庭环境等
学生75%为独生子女,八零后家长占85%。家长中本科学历2人,大专学历2人,高中学历15%,初中学历70%,初中以下学历5%,有5为家长是文盲。总体学历层次很低。事业单位家长有2人,企业工作家长约40%,还有40%左右外出打工,留守儿童约30%,外地生15%。离异家庭占12%。纵观以上情况,学生的家庭成员组成结构对学生的成长不是最有利的。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字和写字
①对学习汉字有浓厚兴趣,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学会369个生字,会写247个生字。
②会使用字典、词典,具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③能使用硬笔正确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不断提高写字质量。
2.阅读
①加强朗读指导,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②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③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中运用。
④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动脑筋,多读多想,把课文读通,初步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⑤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问号、感叹号的一般用法。
⑥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⑦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鼓励学生摘抄好词佳句,加强语言的积累。
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
⑨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3.习作
①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②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③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他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④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⑤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
4.口语交际
①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②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讲笑话、办画展,评一评,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③会接待客人,动脑筋解决问题等。
5.综合性学习
①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②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③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如“举办童话故事会、编童话集”、“动手制作新年礼物、写上祝福语”等,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④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的问题,做个社会学生。
(二)情感目标:
1.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受到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
2.了解革命战争的艰苦,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学习革命前辈的远大志向和献身精神,从小立志为祖国刻苦学习的思想;
3.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受到尊敬师长、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等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
4.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陶冶爱美的情趣。
(三)能力目标:
1、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2、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初步养成积累的习惯。
3、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在阅读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习在自己的习作中运用这些表达方法。
4、能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养成阅读的习惯,本学期课外阅读不少于30万字。
5、乐于进行口语交际,稍作准备,能讲清楚自己的意思,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
6、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有感情,有一定条理。能写观察日记和书信。
三、课程内容
  
分 单 元 教 学 进 度 及 具 体 教 学 要 求
  
目次
周次
单元或章节内容
教时
本单元重点、难点
  
  
1
  
  
  
  
  
1
  
2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6
1
重点:懂得复习、预习的重要性。
  
  
难点:逐步养成课内外自主预习、复习、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单  元
  
1
1长城和运河
  
2美丽的南沙群岛
  
3庐山的云雾
  
练习1
2
  
2
  
2
  
3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难点:借助图片紧扣词句,把观
  
察和想象、朗读结合,感悟美。
单  元
  
2
  
3
  
4
  
4翻越远方的大山
  
5雪儿
  
6花瓣飘香
  
练习2
  
《大林和小林》交流活动
2
  
2
  
2
  
3
  
1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难点:学会联系生活理解词语的
  
方法。借助文字语言感悟课文中
  
所蕴含的精神。
单  元
  
3
  
5
  
6
  
7
  
  
7菩萨兵
  
8李广射虎
  
9少年王勃
  
10大作家的小老师
  
练习3
  
2
  
2
  
2
  
2
  
3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复述课文,认识多音字,会用“尽心尽力”造句。
  
难点:学习理解关键词句
  
来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单  元
  
4
  
7
  
8
  
9
  
11赶海
  
12荷花
  
13古诗两首
  
练习4
  
《地心游记》交流活动
2
  
2
  
2
  
3
  
1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认识多音字。
  
难点: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趣。学会约请。
单  元
  
5
  
9
  
10
  
11
  
14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15水上飞机
  
16跟踪台风的卫星
  
练习5
3
  
2
  
3
  
3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复述课文,会用“究竟”“渐渐”“谈笑风生”造句。
  
难点:难点:搜集、介绍课文相关
  
的科学知识。
单  元
  
6
  
11
  
12
  
13
  
17“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18狼和鹿
  
19放飞蜻蜓
  
练习6
  
《安徒生童话》读书交流
3
  
  
2
  
2
  
3
  
1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复述课文,熟记多音字。
  
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会用
  
有关的词语造句。
单元
  
7
  
13
  
14
  
15
  
20恐龙
  
21槐乡五月
  
22海底世界
  
23日月潭的传说
  
练习7
  
《宝葫芦的秘密》交流活动
3
  
2
  
2
  
3
  
3
  
  
1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复述课文,积累成语。
  
难点:难点: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亲
  
近自然的兴趣,主动认识身边的花卉,并能用几句话介绍。
单元
  
8
  
16
  
17
  
18
  
24寓言两则
  
25争论的故事
  
26剪枝的学问
  
练习8
2
  
2
  
2
  
3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复述课文,积累成语。
  
难点:看懂图意,大胆表达。
  
  
  
  
18
  
19
  
20
  
  
  
  
  
总复习
10
  
系统梳理本学期所学知识,查漏补缺,巩固提高。
  
  
四、课程实施(教和学的方法与目标匹配及学习情景、学习方式等)
1.要十分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习惯不仅有利于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有助于他们今后全面素质的提高。因此,我们要把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列入教学目标之内。在教学过程中,要在抓好新安排的关于自主预习复习、认真完成作业等习惯培养的同时,继续坚持指导学生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积极发言、专心倾听、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勤查字典、主动识字、认真写好钢笔字和毛笔字等方面的习惯。一定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坚持不懈地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落实到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落实到学生学习活动的各个方面。
2.要继续重视学生识字写字能力的提高,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资料库的意识和习惯。
    识字在第二学段的教学中仍应占有一席地位。要尽可能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坚持在语言环境中让学生自主识字。要培养学生借助字词典、联系生活、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并引导学生将所学生词变为积极词汇,要求学生大多数能在口头表达中运用,一部分能在书面表达中运用。
   要重视写字指导,提高写字质量。在平时的写字训练及书写作业时,要对学生严格要求,让学生树立“提笔即是练字时”的意识,控制作业量,不加重学生笔头作业负担,同时加强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从而提高写字正确率,提高书写质量。
3.要十分重视对学生读书的指导。
     阅读教学最根本的任务就是教学生学会读书。要想方设法引导和帮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好课文,让学生在自己读懂课文的过程中,去理解内容,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发展语言,从而不断提高语文水平。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读书,要指导全班学生都能把课文读正确、读连贯,有时还要有感情地读。
在课堂教学中,要正确处理“读”与“讲”的关系。“书不读熟不开讲”,而且教师的讲解一定要精当,通过老师的“讲”,帮助学生克服阅读障碍,帮助学生领会课文中叙事状物、表情达意的精妙之处,决不要面面俱到。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正确处理“读书”与“教辅手段”的关系。各种教学辅助手段(包括电教媒体)的使用,都应当为促进学生读懂课文服务,不能喧宾夺主;同时,教辅手段(特别是电教媒体)的使用一定要适度,一定要讲究效益,不能一味强调所谓的“新颖、先进”。总之,任何教辅手段都应用以组织好阅读教学活动,把读书落到实处。
4.要十分重视阅读与习作的有机结合,正确处理“读”与“写”的关系。
     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是密切结合、相互为用的,因此,我们要重视“读”与“写”的有机结合。在阅读教学中,不只是帮助学生理解思想内容,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除上述读与写的“长线结合”外,还要抓好读与写的“短线结合”,即根据课文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角度,让学生通过“小练笔”,对课文从句式、段式、立意和写法等方面进行模仿。这样,一方面不断地增加学生的语言储备和材料积累,一方面不失时机地进行局部的仿写练习,就能使学生更好地从“读”中学“写”,以利于其习作水平日有寸进,不断提高。此外,还要引导学生走进广阔的课外阅读天地,“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上好每周一次的阅读指导课,进一步开阔学生视野,为学生积淀更为丰厚的语言素材,为学生写好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习作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习作教材,解除束缚,让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同时,一定要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既不拔高,也不降低,而且要按照每次习作课的要求,切实指导学生学写作文。另外在批改、讲评学生的习作时,要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充分保护他们表达与交流的积极性,尽力让他们获得成功感,从而不断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5.要重视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
     在口语交际的要求方面,注意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口语交际的要求。坚持每月开展一两次饶有趣味的语文实践活动,活动的内容可与课本联系,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可与重大时事联系,体现“在生活中学语文”的理念,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整体向前发展。
五、课程评价
(一)指导思想
依据课程标准,全面综合评价;评价方式多样,评价主体多元;立足过程评价,定性定量结合;关注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发展。
(二)评价内容
1.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关注学业成绩,而且关注多方面的潜能和特质的发展,尤其是探究与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过程、学习方法、情感体验。用三维目标,进行综合评价。
2.评价学生对“课程目标”中十项“总目标”的落实。
3.评价学生第二学段“阶段目标”中“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达成。
(三)评价方式
1.坚持全面评价。“成绩评价表”侧重解决“知识与能力”的评价;“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提倡通过教学观察、访谈、期末测评等多种方法,来了解和评价学生。学生的书法佳作,课堂活动或答问创新纪实,优秀习作,综合性学习成果;竞赛获奖作品及证书;课外阅读记录卡,课外练笔记录卡,单项突出进步卡等等皆可成为考评依据。
2.重视发展性评价。教师要从语文课程的始点、过程和终端多方面关注每个学生,淡化评比与排队,通过纵向比较,从发展、变化、进步的角度评价每个学生语文学习的多样化过程。
3.采用激励性评价。对学生语文学习的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评语,从正面加以引导。
(四)评价主体
从单一教师评价转向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四结合。逐步强化学生的自评和互评,突出评价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五)评价操作   
A类
1.自评。坚持一月一评,每位学生要针对自己一月来自己的语文学习的实践及成绩,作出自评。自评时,一要填出成绩评价表前五大项中的各分项分数(能测评的单项按测评平均分填),二要写出自评评语。
2.互评。期末测试后,学习小组在本组成员自评的基础上,对每位组员开展两次互评。写出互评评语,评成长进步,提改进建议;评出前五大项中的各分项分数(能测评的单项按测评平均分填)。
3.师评。教师既要重视平时教学过程的各种形式的评价,又要做好期末终结性评价。
4.家长评。
B类
分项测评评价:“成绩评价表”前五项中的某些分项,如:常用字的认、写、用,硬笔正楷字的书写,五种阅读能力的水平,课外阅读量,课内外写作量,写作速度,口语训练,主题演讲,学习成果的展示与交流等8个分项,不必组织自评和互评。教师可选择科学的方法,组织学生分项测评。最后按各分项多次测评的平均分计,直接填入分项“总评”栏。
(六)评价呈现
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兼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期末,把表一“成绩评价表”及表二“评语评价表”一起呈现给每一位学生及家长。
(七)评价反馈
期末,每一位学生都要依据“课程目标”,借鉴学习小组、家长、教师对自己提出的改进建议,作出“评价反馈”,即制订出下学期促进自身发展的、有针对性的语文学习计划,填入表二“下期计划”栏目。

本页答案点评

用户评论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