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

信息发布者:admin
  
教学内容
  
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1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课文脉络,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4.初步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
教学
  
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清课文脉络,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
  
资源
1.谈迁(公元1594~1658年),明末清初史学家。原名以训,字仲木,明亡后改名为迁,字孺木。他自幼刻苦好学,博鉴群书,精通诸子百家,对历史,尤其是明代的一些典故研究颇深。他立志编撰翔实可信的明史。从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他27岁开始,历时20余年,“六易其稿,汇至百卷”,终于完成这部编年体明史。全书有500多万字,取名《国榷》。清顺治四年(1647年)手稿被窃,时已53岁,他发愤重写,经四年努力,完成新稿。之后,又到北京走访降臣、皇室、宦官和公侯门客,搜集明朝遗闻,并实地考察历史遗迹,加以补充、修订。书成后,署名“江左遗民”,以寄托亡国之痛。1657年,去山西平阳(今临汾)祭奠先师张慎言途中病逝。谈迁勤耕一生,著作还有《枣林集》、《枣林诗集》、《枣林杂俎》、《北游录》、《西游录》、《史论》、《海昌外志》等。
  
2.国榷 记载明代重要史实的编年体史书。谈迁撰。谈迁专长於史,鉴於明代历朝实录经史官垅断,曲笔聚讼,多忌讳失实,而各家编年史书又多伪陋肤冗,艰辛寻访各种资料,广徵博采,力求徵信。天启元年(1621)始编著,先后六易其稿,初稿六年完成。顺治四年(1647)全稿被窃,又发愤重写,以三十馀年编成《国榷》一书。该书记叙从元文宗天历元年(1328)九月明太祖朱元璋诞生,到顺治二年五月清兵入南京、福王政权灭亡为止的三百一十七年间的历史。书中敢於直书《明实录》避而不谈的明朝一些重要史实;对一些重要事件,常以个人和诸家的评论并列於后。其史实注意考订精审,材料有相当的可靠性或参考价值。万历以后七十多年的历史,以及建州女真的发展和后金同明的关系的记载,尤为他书所少见。根据邸报、方志和官吏遗民口述材料编补的崇祯朝十七年的史实,也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但书中叙事有的过於简略,有的事件前后记叙重复且说法不一。另外,封建正统史观、儒家天命论、佛道等迷信思想,在书中也有浓重反映。《国榷》原稿称百卷,谈迁死后仅有抄本传世,后经浙江海宁张宗祥据蒋氏衍芬草堂抄本和四明卢氏抱经楼藏抄本,及崇祯一朝十卷本互相校补,加以标点,分为一百零四卷,又卷首别作四卷,共一百零八卷。1958年由古籍出版社分六册出版。
预习
  
设计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给课文分段并尝试归纳段意。。
  
2.划出生字词,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完成《一课一练》第二题。
  
3.搜集有关谈迁的资料。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板书课题,引导质疑3分钟)
  
  
预设:
  
1)“厄运”指什么?
  
2)是谁遭到了厄运?
  
3)他有着什么样的厄运?
  
  
  
  
  
第二板块:预习展示(15分钟)
  
1.分段朗读课文。
  
2.指名读词语:着重读准“浙、抄、撰”等翘舌音。“坎、诞、寝、”都是前鼻音,“撰、迁”是三拼音。
  
3.预设:博览群书: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
  
家徒四壁:徒:只有,仅有。家里只剩下四面墙壁。形容十分贫穷。
  
一袭破衫:袭:量词,指成套的衣服。指一套破衣衫。
  
奋笔疾书:疾:急速。形容会动笔杆急速书写的样子。
  
【学程单1
  
1.读准上面十个成语的字音,注意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2.竖排、横排读读这些成语,发现了什么?
  
时间:2分钟
  
预设:左边一组是些谈迁的,右边一组是写《国榷》的,横向看这两组词能体现谈迁写成《国榷》的全过程。
  
第三板块:整体感知,理清课文层次20分钟)
  
  
2.预设:
  
第一自然段;谈迁自幼刻苦好学,他克服生活的艰难,经过20多年的奋斗,完成了明朝编年史《国榷》。
  
第二自然段:讲年近花甲的谈迁书稿被盗,但他没有被厄运击垮,决心重新撰写这部史书。
  
第三自然段:将谈迁不过年老体弱,经过几年的奋斗,完成了更翔实、更精彩的《国榷》。
  
第四自然段:将人生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信念不被击垮,希望就永远存在。
  
3.预设:第二段:(23节)写书稿被人偷盗后,年老体弱的谈迁重新编写《国榷》。
  
4.学生交流感动地句子。
  
第四版块:明确任务,完成作业
  
2分钟)
  
第一板块:板书课题,引导质疑
  
1. 导入:昨天我们认识了科学家富兰克林,学习他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今天我们学习《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看看自己会获得什么启示?
  
板书: 20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问: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提出哪些问题呢?
  
2. 同学们提出的几个问题,课文已经给我们做了回答。现在,我们就带着这几个问题读读课文。
  
第二板块:预习导学
  
1. 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出示第一组词语,读准字音
  
浙江 谈迁 抄写  锁在 挣脱 诞生
  
夜难安寝  撰写  逸闻  崎岖  坎坷
  
3.出示第二组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预习作业2)
  
博览群书  翔实可信
  
家徒四壁  鸿篇巨制
  
一袭破衫  化为乌有
  
奋笔疾书  下落不明
  
名垂青史  流传千古
  
  
  
4.任务驱动
  
导学:
  
(1)谁来读读这些词语?
  
(2)你发现了什么?
  
  
  
  
  
  
  
  
第三板块:整体感知,理清课文层次
  
  
1.用以上词语讲讲谈迁编写《国榷》的故事。
  
2.再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3.把有联系的段落分为一段,把单独讲一个意思的段落分为一段。
  
4.交流让你感动的句子。
  
  
第四板块:布置作业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在我们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有的人选择了退缩,有的人选择了坚强。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史学家谈迁,看看他是怎样战胜厄运,在逆境中站起来的。
  
2.读题释题:厄运:困苦的遭遇,不幸的命运。信念:认为自己正确而坚定不移的观点。
  
  
  
  
  
  
  
  
  
  
  
  
  
  
  
  
  
  
  
  
  
  
学习第一小节
  
1.学生默读课文第一段。思考: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2.哪些词句是讲谈迁不向困难屈服,自强不息的?
  
3.在这段中作者运用了列数字的写法,表现了谈迁的刻苦和信念的坚定,请你找出来读一读。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从这段中你体会到谈迁是个什么样的人?
  
5.指导朗读。
  
作业
  
设计
  
1.摘录文中的四字词语。
  
2.《练习与测试》一、三
  
★★
  
收集阅读历史上不被厄运打到的名人的故事。
  

  
教学内容
  
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2
教学
  
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并学会扣住重点词语展开想象,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读中感悟。
  
3.能正确认识数据在课文中使用的作用。
  
4.通过文本的理解,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的道理。
教学
  
重难点
重点:1.正确理解和认识数据使用的作用。2.明确编年体史书《国榷》诞生的来之不易。
  
难点:体会谈迁面临厄运那打不垮的坚定信念,并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生活就会充满希望的道理。
教学
  
资源
名人名言-信念
  
命运不会怜悯向它低头的人。
  
人生的意义在理想的光辉中闪烁;生命的价值在创造的生活中闪现。
  
奋斗目标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人生是一座可以采掘开拓的金矿,但总是因为人们的勤奋程度不同,给予人们的回报也不相同。
  
人应该学会走自己的路,但更应该掌握手中的罗盘。
  
属于每个人的道路,都在每个人的足下;属于每个人的历史,都在每个人的身后。
  
人生的途程是遥远的,只要双脚不息地前行,道路就会向远方延伸。
  
信念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
  
没有伟大的意志力,就不可能有雄才大略(巴尔扎克)
  
对于有恒心的旅人,不存在遥远的途程(阿拉伯)
  
只要有恒心,世上的宝石是可以捡尽的(日本)
  
虚心是学问的向导,恒心是学问的保管。
预习
  
设计
1.朗读课文,找出带有数字的句子,在读读句子从这些数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朗读《一课一练》P66,《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完成后面的练习。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复习导入(2分钟)
  
预设:谈迁是一个坚强的人;是一个不肯向厄运低头的人;是一个有着顽强毅力的人;是一个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
  
第二板块:精读感悟(30分钟)
  
学生齐读句子。
  
  
⑵交流:
  
  
  
  
  
  
③预设:
  
因为他花费20多年心血编写的《国榷》被人盗走了。
  
  
2.学生自主阅读第一、二自然段,边读边批注。
  
交流:
  
▲因为《国榷》是谈迁20多年的心血;因为《国榷》是谈迁经过多年的努力才完成的;因为《国榷》的编写让谈迁吃尽了千辛万苦,来之不易……
  
▲预设:“20多年”:说明时间长。
  
500多万字”:既可以看出巨著的工程浩大,也可以看出这的确是谈迁心血的结晶。
  
  
  
6次修改”
  
  
50多岁”:可以看出《国榷》耗费了谈迁最宝贵的青春时光。
  
  
  
  
  
  
  
  
  
再读这段话,进一步读出谈迁心中的苦。
  
  
  
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有回到了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学程单1】:
  
①默读第三自然段,暮年的谈迁是如何从头续写《国榷》的?划出有关词语。
  
②读读带有这些词语的句子,你从中读出那份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努力吗?
  
时间:4分钟
  
学生自主学习。
  
预设:
  
▲交流:
  
四处寻访   搜集逸闻
  
亲赴郊外   考察遗迹
  
面对孤灯   奋笔疾书
  
▲句子:“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野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
  
▲句子:“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一袭破衫”可以看出他日子过的极为艰苦。“终日奔波”。说明他一天到晚在外奔跑,非常累)
  
▲“逸闻”:世人不大知道的传说。“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可以看出《国榷》记载明史的完备性。“亲自考察”:可以看出谈迁严谨认真的态度,保证了史料的准确性。
  
  
预设:
  
A、他编写了明史巨著《国榷》,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B、他与厄运抗争的坚定信念,在困难面前永不屈服的精神将永远载入史册。
  
第三板块:课外延伸,升华情感(8分钟)
  
  
  
  
  
  
1.阅读《永不放弃的巴尔扎克》完成课后第34题。
  
  
  
2.齐读。
  
  
  
  
  
  
  
  
第四板块:明确任务,完成作业
  
1分钟)
第一板块:复习导入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课文的主人公谈迁在你的心目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如果我们真正地走近谈迁,我们会发现,其实在谈迁坚强的背后也有泪,也有苦。
  
第二板块:精读感悟
  
1.出示句子:
  
“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思考:细细品味这句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⑵交流:
  
①“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帮助学生提炼出词语“寝食难安”。
  
②“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提炼词语为“泪流满面”或“伤心欲绝”。
  
③是什么让谈迁如此伤心、难过?
  
  
2.为什么《国榷》的丢失让谈迁热泪长流?读第一、二自然段,边读书,边用笔批注。
  
交流:
  
随机出示句子:
  
▲“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仔细阅读这段话,从哪里可以看出《国榷》的确是谈迁心血的结晶?
  
引导理解:同学们,一年365天,20年,7300多天,你知道谈迁每天都是怎样过来的吗?(贫穷,四处借书抄写;为了抄一点史料,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
  
6次修改”“改什么?”“怎么改?”体会谈迁著书严谨认真的态度。
  
▲小结:《国榷》真是谈迁20多年心血的结晶,怪不得他会为它的遗失热泪长流呢。
  
▲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过渡:可就在谈迁要为实现自己的志向而振奋的时候,这场横祸突然飞来——
  
出示:20多年的心血转眼间化为乌有,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更何况此时的谈迁已经是体弱多病的老人了。他茶饭不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师:《国榷》的遗失,再加上贫穷、伤病、衰老,对50多岁的谈迁来说,就是——厄运。他被厄运打垮了吗?用文中的句子告诉我,大家一齐来读!
  
3.一句“从头再来”说起来容易,可做起来该有多难啊!更何况是一位年老体衰、家徒四壁的老人呢?为在有生之年完成书稿,谈迁是怎样做的呢?
  
任务驱动
  
  
  
  
  
  
  
  
导学:
  
1)出示:
  
为了《国榷》,谈迁背井离乡,来到了环境恶劣的京城郊外,白天,他  (
  
     );到了晚上,(           )。
  
为了《国榷》年老体弱的谈迁在漫天的风沙中艰难地行走,饿了,(      );
  
渴了,(       );累了,(      )。
  
过渡:“阳光总在风雨后,风雨之后见彩虹。”
  
引读句子:
  
  
  
  
  
  
  
  
  
  
  
  
  
  
2)“名垂青史”是什么意思?谈迁为什么能名垂青史呢?
  
  
  
  
  
  
  
  
  
  
  
第三板块:课外延伸,升华情感
  
1.同学们,谈迁是可敬的,他没有被厄运打垮,因为他心中有着一个坚定的信念。古今中外,有许多人也像谈迁一样,在他们身上,我们能看到一种与命运顽强抗争的不屈不挠的精神,阅读《补充习题》P66《永不放弃的巴尔扎克》
  
2.出示句子:“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3.老师再送你们几句名人名言:(歌曲:《从头再来》)
  
⑴如果在胜利前却步,往往只会拥抱失败;如果在困难时坚持,常常会获得新的成功。
  
⑵幸福的泪由劳动的汗水酿成;失望的泪只有用奋斗才能抹去。
  
⑶人生的拐杖就是信念。
  
第四板块:布置作业
  
一.感受谈迁编写《国榷》的努力之巨
  
1.齐读课题: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20课,一起把课题读一下,齐——(生读)。读得坚定点再坚定点,齐——(生再读)
  
2.理解“信念”: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这篇课文,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谈迁的信念是什么?(立志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
  
3.理解“厄运”:那文中的“厄运”又是指什么呢?(谈迁的《国榷》原稿被小偷偷走了。)
  
4.过渡:孩子们,“厄运”是指巨大的灾难或者是指巨大的不幸降临到每个人的头上,那我就纳闷了,谈迁他丢失的不就是一部文稿吗?为什么这对他来说却是一场“厄运”呢?(因为那部《国榷》原稿来得不容易)请你说说课文哪一自然段写了《国榷》原稿的来之不易?(第一自然段)你来读一读,别的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国榷》原稿来之不易?(学生读)谁来说说你从哪儿看出不容易?
  
5.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句子:“经过20多年的奋斗……《国榷》”
  
  (1)从四个数字可以看出,一一说明。
  
(2)说得好,还要读得好!请你再读一读。
  
(3)你读出了谈迁编写的艰辛,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4)这正是“二十余载成巨著”啊! (相机板书)
  
6.你还可以从哪儿看出不容易?
  
(1)“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
  
(2)一个“竟”字出乎意料,让人难以想象。容易吗?(不容易)
  
(3)指名读。
  
二、感受谈迁失去《国榷》的痛心之极
  
1.过渡:孩子们,谈迁用20多年的心血实现了自己的理想,面对这部可以流传千古的鸿篇巨制,谈迁的心里怎么样啊?(兴奋、喜悦)是啊,谈迁心中的喜悦可想而知。可是20多年的心血转眼间化为乌有,谁来读读这段话?
  
2.多媒体出示:“20多年的心血……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1)指名读。
  
  (2)这20多年的心血化为乌有,对谈迁来说是一个打击,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国榷》原稿被盗简直就是要了谈迁的命啊!想想此时他心里又是怎么样    啊?(难过、悲痛)读出他心中的悲痛。
  
  (3)指导朗读,体会出了悲痛,但没表达出悲痛。
  
  (4)再请学生读。
  
  (5)孩子们,谈迁茶饭不思,夜难安寝。他茶饭不思,他在思什么?他夜难安寝,晚上躺在床上辗转反侧,谁不着觉,他又在想什么呢?(学生说)孩子们,谈迁想到的太多太多了,想着想着,老人不禁老泪纵横,谁再来读读这段话?(指名读)
  
  (6)读得多好啊!人们常说男儿有泪不轻弹,20多年的穷困潦倒,20多年的千辛万苦,谈迁没有流泪,可是书稿被盗,自己心中最贵重的东西失去了,他该多悲伤啊!孩子们,一起体会一下谈迁内心的凄苦。(齐读)
  
  (7)这正是“二十余载成巨著,一夕之间化云烟”啊!  (相机板书)
  
三、感受谈迁重写《国榷》的意志之坚
  
1.过渡:孩子们,这时的谈迁被这突如其来的厄运打倒了吗?(没有)
  
2.请你接着读课文,好吗?(指名继续读课文)
  
3.读到这里,浮现在你眼前的是一位什么样的老人啊?(不屈不挠……)
  
4.谈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可是20多年的心血,6次修改,500多万字的鸿篇巨制从头再写,谈何容易?谈迁是怎么做的呢?
  
5.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要求:一边读一边想,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6.我知道你们眼前会浮现很多很多的画面,谈迁一个体弱多病、年近花甲的老人,孤身一人来到北京,白天他四处奔波,晚上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苦不苦?(苦)累不累?(累)。也许,那是一个风沙漫天的清晨,外面狂风怒吼,风沙飞舞,谈迁在干什么呢?也许,那是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窗外寒风凛冽,大雪纷飞,谈迁又在干什么呢?也许,有一天谈迁因为劳累过度病倒了,在病床上痛苦地呻吟着,他又能做什么呢?也许,孩子们,太多的也许了,请同学们看屏幕——
  
7.想象情景,读写结合。 (多媒体出示)
  
8.这正是“厄运不改男儿志”啊! (相机板书)
  
9.谈迁他太苦了,他太累了,他面临的困难太多太多了,可是这位老人在北京一住就是数年,是什么在支撑着这位老人呢?(是坚忍不拔的信念)是啊,谈迁的心血没有白费,又经过了几年的奋斗,请你接着往下读——
  
10.出示文字,指名读。播放新编《国榷》的幻灯片。
  
11.这正是“厄运不改男儿志,拨开云雾见青天”啊! (相机板书)
  
四、感受谈迁完成《国榷》的精神之最
  
1.过渡:孩子们,作家蒋光宇先生在写这篇文章时非常感动,在文章的最后他发自内心地写下了这样一段话,谁来读一读——
  
2.多媒体出示:“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驱散绝望之云。”
  
  (1)指名读。
  
  (2)在漫漫人生路,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和挫折,此刻,你有什么体会?
  
(3)同学们,2008年,我们中国经受了太多的考验。你想把这份信念送给谁?
  
  (4)让我们再读读这段话,让它铭刻在自己的心中,也送给地震灾区的人们。
  
3.知识拓展:出示相关名言和历史人物。
作业
  
设计
  
完成《补充习题》一、三
  
★★
  
阅读《练习与测试》智慧林中的短文,完成练习。

本页答案点评

用户评论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