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补充习题答案

信息发布者:admin

随文练习

一、1.fù   hé         2.yì       3.zhǐ


二、1.出使

2.善于辞令的人

3.相当于“于”

4.犯罪

5.这样

6.莫非


三、1.“何”是“什么办法”,“以”是“用”,在现代汉语中理解为“以何”,即“用什么办法”。

2.“吏二”,在现代汉语中,数词“二”放在名词“吏”的前边,中间还应加量词,应解释为“两个小官吏”。

3.“其实”在古汉语中是两个单音词,“其实”是“它们的果实”。 在现代汉语中,“其实”是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而暗含转折)。


四、1.晏婴是齐国的善于辞令的人,现在将要来了,我想侮辱他一下,用什么办法呢?

2.现在老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到了楚国就偷东西,莫非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东西吗?

3.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五、他用了类比的方法。 先举出一个事实:“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接着指出其原因是“水土异也”。 同样,“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原因是什么呢? 这就顺理成章地推出:“楚之水土使民善盗”。


六、1.只是怀疑是否是齐人,不能从根本上否定楚王的挑衅性问话。

2.已经承认了是齐国人,只是认为离开齐国已经有了一段时间而已。

3.只是怀疑偷盗的真实性,如果真的偷盗,似乎就无话可说了。

4.已经承认了这个齐人偷盗,只是说不是每个齐人都偷盗。

5.只是认为不该带到朝廷来侮辱“我”。

6.认为偷盗是小事,看来齐人偷盗是家常便饭了。

7.只是反唇相讥,否认不了“齐人善盗”。

8.软弱无力之词。 晏子的答话最可贵之处,在于不在小事上纠缠,如此人是否是齐人之类,而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巧妙地接过楚王的挑衅回敬楚王,从根本上指出整个楚国存在着“善盗”的土壤气候,外人来此会染上偷盗恶习,楚人自己更无疑都是盗贼,你楚王自己只怕也不是好东西! 不是“齐人善盗”,而是“来到楚国的齐人学得了偷盗”,“楚人育盗”,“楚人俱盗”! 这下子,楚王自然自讨没趣,被大大地羞辱了。


七、1.(1) 出使

(2) 派遣 使者

(3) 使者

2.(1) 迎接

(2) 改换

(3) 安排

3.(1) 齐国都城临淄有三百条街巷,大家张开衣袖就能成为浓阴,挥一挥汗就能成为雨水,大街上行人肩膀靠着肩膀,脚跟接着脚跟,怎么能说没有人!

(2) 那些贤能的人就出使到贤明的君主那里,没有才能的人就出使到没有才能的君主那里。 在齐国我晏婴最无能,所以最适宜出使到楚国!

4.晏子往往把楚王对他的侮辱用来回敬楚王,使楚王自取其辱。 如楚王在大门旁边开一小门,让晏子从小门进,晏子则说“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于是楚国就成了“狗国”,除非让“我”从大门进入;楚王因晏子短小,说他不是人才,晏子则说按齐国规定,“贤者使贤主,不肖者使不肖主”,于是楚王就不是“贤主”。 这一切,都使楚王自讨没趣,自打嘴巴。


问题探究

1.(1) 出使 使①:派 使②:出使 (2) 只,只是   只,仅仅

2.他们出使的形势都是敌强我弱,对方的国君都恃强凌弱,蛮不讲理,斗争的结局是对方的国君都认输了,这二人都获得对方的尊敬。

3.唐雎敢于同秦王作针锋相对的斗争,他义正辞严、声色俱厉,在气势上压倒对方,表现出不畏权势、重义轻生的精神。 晏子具有机智善辩的才能,他为维护祖国的尊严,义正辞严而不卑不亢,表现出外交家的风度。

本页答案点评

用户评论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