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通读全文,感受作者的情怀,并简要了解海伦•凯勒的生平经历,讨论:为什么海伦称莎莉文老师为“再塑生命的人”? 海伦•凯勒是美国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在她一岁多的时候,因为发高烧脑部受到伤害,从此以后眼看不见,耳听不见,后来连话也说不出来了。 她在黑暗中摸索着长大。七岁那一年,家里请来了家庭老师,也就是影响了海伦一生的莎莉文老师。莎莉文小时候也差点失明,了解失去光明的痛苦。在她的辛苦指导下,海伦学会手语,摸点字卡学会读书,后来用手摸别人的嘴唇,终于学会说话了。 莎莉文老师让海伦亲近大自然,在草地上打滚,在田野里跑跳,在地里埋种子,爬到树上吃饭;还带她去摸一摸刚出生的小猪,也到河边去玩水。海伦在老师爱的关怀下竟然克服了失明与失聪的障碍,完成了大学学业。 1936年,和她朝夕相处了50年的老师离开人间,海伦十分伤心。海伦知道如果没有老师的爱,就没有她的今天,决心要把老师给她的爱发扬光大。于是,海伦跑遍美国大大小小的城市,周游世界,为残障人士奔波,全心为不幸的人服务。 1968年,海伦88岁去世,她终生致力于服务残障人士的事迹传遍全世界。她写了很多本书,她的故事还拍成了电影。莎莉文老师把最珍贵的爱给了她,她又把爱散播给不幸的人,带给他们光明和希望。 莎莉文女士是一位既有崇高的献身精神,又有科学的教育方法的老师。她用自己的知识、能力和爱心,点燃了一个苦闷和寂寞的残疾儿童心灵深处的火花,启迪她内心深处的感情世界,帮助她走向成功。所以作者称她为“再塑生命的人”。二 、 仔细阅读第1—5段,看看作者在安妮•莎莉文老师出场前铺垫了哪些内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铺垫的内容:①莎莉文老师到来的时间。准确地记录时间,意味着重要而深刻。 ②家人匆匆忙忙的样子,预示着有不寻常的事要发生。 ③“我”当时的状态:愤怒、苦恼,疲倦不堪。 ④“我”心里期盼着“光明!光明!”好处:通过铺垫,可以渲染气氛,形成“山雨欲来”的情势,促使读者产生期待、盼望的急迫心情。这样就大大增强了作品的吸引力。本文通过一系列的铺垫,更突出了莎莉文老师对海伦的重要意义,凸显了文章主次。三 、 文中有不少描写“我”学有收获后动作行为或心理活动的语句,画出这些语句,体味“我”学习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示例: ①我自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