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椋鸟教学设计

信息发布者:admin

施教时期 2014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26、灰椋鸟
共几课时
2
课型
练习
第几课时
1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并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辨识多音字“和”、“翘”。
3.抓住重点的段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4.品读课文的第一段,知道我为什么决定去看灰椋鸟。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并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的段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
资源
1.作者资料
徐秀娟(1964~1987),是个热爱生命、热爱动物的女孩。她原是盐城林场的工作人员,为了寻找飞失的白天鹅,在涉水渡河时沉没河底,以身殉职,为我国的自然保护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后来,人们根据她的事迹,创作了感人肺腑的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灰椋鸟》一文是她在盐城自然保护区工作期间写的。
2.MP3《一个真实的故事》
预习
设计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多音字“和”“翘”,读顺文中的长句子,知道本文主要写了什么,用“”圈画出描写鸟儿活动的句子,再用心读一读,从这些文字中你感受到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2.自学生字新词,完成《习字册》。正确地朗读词语,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偶然、郁郁葱葱、倾诉、栖息、呼朋引伴。
3.自主收集灰椋鸟的小知识。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课前欣赏】
边欣赏边倾听

2.预设:《一个真实的故事》,歌曲的主人公是徐秀娟。她是一位爱鸟的姑娘,17岁那年随父亲在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当临时工,仅用三天时间就识别了所有鹤的生年、编号,把不同年月、不同种类、不同脾性的鹤儿分类围圈起来。1986年,她刚从东北林业大学深造结束,就接到盐城自然保护区的聘请,到这里开展越冬地鹤类驯养繁殖与研究工作。仅仅一年之后,这位来自东北的姑娘失踪了,她为了救护失踪的丹顶鹤黎明沉入河底,永远地失踪了……
第一板块:走进课文(2分钟)
1.读课题。



2.认识灰椋鸟。



灰椋鸟嘴尖尖的,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



第二板块:预习展示(16分钟)
●预习作业2
1.在教师指导下练读。

2.指名朗读课文。
3.指名朗读。
适时交流感受。
● 预习作业2
1.第一行指导读准前、后鼻音。
第二行指导读准两个多音字:
翘(qiáo)首 另一个读音qiào
应和(hè) 另一读音 hé
第三行读准生字词字音
第四五行理解成语的意思
预设:
排空而至:课文指许多鸟儿从空中迅速落下来,很有气势。
浩浩荡荡:原指水势大,泛指广阔或壮大的气势。
指名读词语。
预设:
ABB:湿漉漉  黏糊糊  湿淋淋

AABB:吞吞吐吐  支支吾吾
欢欢喜喜  模模糊糊
2.独立完成作业,当堂评议。
第三板块:整体感知(10分钟)
预设:课文主要写了“我”和同伴一次去林场观察灰椋鸟的经过。具体描写了“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
2.预设:
第一段(第一至二自然段):我决定去林场看一看灰椋鸟。
第二段(第三至五自然段):我观赏到的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
第三段(第六自然段):我在回来路上的感想,点明文章中心。
3.预设:
有什么好看的呢?再也忍不住了,果然,情不自禁地欢呼

第四板块:学习第一段(8分钟)
1.〔学程单1〕
①默读第一段,思考:一开始,“我”对灰椋鸟是什么态度?是什么原因使我改变了对灰椋鸟的看法?
②自学时间:4分钟
2.展示。(4分钟)
(1)预设:灰椋鸟是一种很普通、一点儿也不起眼的鸟儿。
(2)想象作者在电视里究竟看到些什么。



第五版块:明确任务,完成作业。(4分钟)
课前交流
1.课件展示徐秀娟及其丹顶鹤的图片,并播放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
2.你们听过这首歌吗?歌词中讲述了谁?什么事?对于她你还知道什么?













第一板块:导入课文
1.板书:灰椋鸟
教师介绍:徐秀娟在盐城工作期间,创作了一篇优美的散文。她对鸟类的热爱尽在其间。
2. 同学们有没有听说过会说话的鸟儿?八哥,就属于椋鸟的一种,椋,古书中所讲的一种木质坚硬的树,叫椋子木,所以用木字旁。
3.文中有一段描写灰椋鸟模样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4. 既然灰椋鸟灰不溜秋黑乎乎的,有什么写头?是什么吸引了作者,她写下这篇文章?
第二板块:预习导学
●预习作业1
1.出示两句长句子。
第自然段中的第四、五句。(内容略)
2.请组号“3”的两名学生朗读课文。
3.你找到哪些描写灰椋鸟活动的句子?请组号为2的学生回答。。
●  预习作业2
1.出示:
软绵绵   扑棱棱
互相应和   翘首遥望  
水杉 地毯 栖息 深涧
郁郁葱葱 排空而至  浩浩荡荡
翩翩起舞  呼朋引伴  惊涛拍岸





★软绵绵   扑棱棱
你知道这两个词语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还有哪些类似的词语?
★浩浩荡荡  郁郁葱葱
你知道这两个词语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还有哪些类似的词语?
2.完成《补充习题》第一、二题。
第三板块:整体感知,理清线索
1.通过朗读,能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吗?

2.课文可以分为几段?每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3.寻找心理线:作者喜爱灰椋鸟吗?课文中有没有明显的词语写出了作者对灰椋鸟感情的变化?再读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词语。
第四板块:学习第一段。
1.出示学程单




2.导学。
(1)读一读写灰椋鸟的句子,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就是这么一只小小的灰椋鸟,在我看了关于它的电视录像后就改变了看法,你能想象一下,作者在电视里究竟看到些什么?
5.引发期待:下一节课,我们一起去欣赏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
第五版块:布置作业。
1.     完成《练习与测试》第一、二题。

作业
设计
★完成《练习与测试》第一、二题。
★★完成《补充习题》第三、四题。


施教时期 2014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26、灰椋鸟
共几课时
2
课型
练习
第几课时
2
教学
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至五自然段。
2.学习和欣赏本课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归林后情景的优美句段,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继续培养边读边想,圈划批注的读书习惯。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能理解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
资源
灰椋鸟:别名假画眉、竹雀等。繁殖在我国东北、内蒙古、青海一带,越冬于长江以南广大地区。灰椋鸟体长月21厘米。通体主要为灰褐色,头部上黑而两侧白,尾部亦白色。嘴和脚橙红色。常结群栖息于树上,或翱翔空中。整群飞动,有如波状。叫声低微而单调。食物为忍冬果实、桑葚、枣和黄连木等的种子,也食甲虫及其他昆虫和幼虫。
预习
设计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用“”和“﹏”分别圈画出文中的拟人句和反问句,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你最喜欢课文中哪些写鸟的句子?先抄下来,再说说为什么喜欢。(《补充习题》第四题)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回忆课文(2分钟)
(师生接读):灰椋鸟(  )的嘴,(  )的背,远远看去(  ),有什么好看的呢?   
第二板块:明确任务(1分钟)
明确学习内容。




第三板块:精读感悟(28分钟)

【学程单1】
1.轻声朗读第四段,说说灰椋鸟是怎样归林的?
2.拿起笔圈画你感兴趣的场面,写下你的阅读感受。
3.自学时间:4分钟
2.展示:
(1)预设:
A、“盘旋”、“陆续”、“投入”等词语。
B、
感受到这树林是鸟的家园

(2)“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A、“数百米长的长队”、“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等词语
B、联系上下文理解“排空而至”的意思,体会灰椋鸟“大部队”归林的气势。


3.

(1)反复体味鸟儿悦耳的叫声而使作者产生的愉快和亲切的感受。

(2)学生想象说话。
同桌互相练一练,指名六位同学相互倾诉一下见闻和收获。

(3)齐读第四自然段。



●     学习第五自然段。


根据任务自学4分钟。


2.句①“天上的鸟越来越少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
预设:作者把灰椋鸟写得很美,那是由于晚霞的映照缘故。回想课文开头,作者笔下的灰椋鸟并不漂亮,但作者喜欢上这些小生灵后,它们在作者的眼中竟变成了翩翩起舞的美少女了。作者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灰椋鸟当作人来写,感觉和真的一样。
句②“树林内外,……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A、
(比喻)

B、欣赏“鸟鸣”音乐。

C、朗读。






学习第六自然段。
预设:人们应该保护树林并大规模植树造林,为鸟儿提供生存的乐园。而林场工人在这方面功劳最大。
第四板块:情感升华(5分钟)


歌曲欣赏







齐读这段话




第五板块:明确任务,完成作业。
(4分钟)
第一板块:导入课文
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灰椋鸟》,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灰椋鸟在作者眼中是什么样儿的吗?
第二板块:探究目标
在作者看来灰椋鸟没什么好看的,可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作者看了关于灰椋鸟的电视录像,就再也忍不住了,决定亲自去看一看。下面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去欣赏灰椋鸟归林的场面。
第三板块:精读感悟
●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周围静得出奇,茂密的树林在等待鸟儿的归来。你们看,它们回来了!
【出示学程单1】



2.交流:灰椋鸟是怎样归林的?
●“一开始,还是一小群——刺槐林”
A、指名读, 哪些词句正确生动写出灰椋鸟归林的?
B、重点理解“投入”这个词 :与“飞入”进行比较,什么时候用“投入”?从“投入”这个词你体会到什么?
●“没有几分钟——从我们头顶飞过”
A、你特别关注了哪些词语,从中感受到什么?
B、启发想象,进一步加深对“排空而至”的理解,体会鸟儿归林的场面是何等的壮观!
我们一齐来读读这句, 再体会一下灰椋鸟“大部队”归林的气势。
3.这是我们通过课文的语言文字所看到的,你们还听到什么?
(1)出示文字,引读。
师引读:先回来的鸟——好像——又像——后到的鸟——
(2)我们也来听一听这鸟叫声,看看能否听出他们倾诉的内容。
(3)想像说话。
如果你就是一只归林的灰椋鸟,你会向归来的同伴倾诉些什么见闻和收获?
4.小结:我已经感觉到同学们融入一个快乐的大家庭里去了。让我们完整地感受一下这壮观而又欢乐的场面。
学习第五自然段
1.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天空,映红了刺槐林,此时的林中又是怎样一幅情景呢?自由读第5自然段。找出你喜欢的写鸟的句子,好好读一读,体会体会,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2.讨论交流:谁愿意把学习的收获跟大家一起分享?

3.交流这句话的阅读感受。






让我们也美美地读一读这句。
句2:

A、什么叫“俱乐部”?人们在俱乐部里会干些什么?为什么说“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呢?这里作者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B、“似飞瀑,如惊涛”写出了什么?这是怎样的声音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个场面,好吗?
C、指导有感情地朗读:鸟儿叫得这么欢,这儿的确成了天然的俱乐部,成了鸟的乐园。喜欢这一句的一起来读一读。
4.同学们,如果你是作者的话,会欢呼些什么呢?
学习第六自然段。
1.作者在兴奋之余又陷入了深思,请一位同学把最后一个自然段读一下。
2.从这一段中你体会到作者什么感情?
第四板块:情感升华
1.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鸟和我们人类共同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一个地球上,我们要爱护鸟,为鸟儿提供美好的生活环境,让我们整个世界更美好。
2.作者徐秀娟正是有着一颗爱鸟、护鸟的心,她在自然保护去工作期间,不顾自然环境的恶劣,在夜色笼罩的茫茫的滩涂上为了寻找飞散的丹顶鹤,不慎陷入沼泽地,献出了年仅23岁的年轻的生命,让我们再次欣赏《一个真实的故事》。3.让我们永远记住徐秀娟的这句话:“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到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
第五板块:布置作业
背诵第3——5自然段。

作业
设计
★完成《补充习题》第五题。
★★完成《练习与测试》第七题。
★★★完成《练习与测试》P81“缤纷园”。



本页答案点评

用户评论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