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选大学/贵州大学/贵州大学校友
贵州大学
211工程 自主招生 国防生 卓越计划
Guizhoun University
所在城市:贵州贵阳 地址:贵阳市花溪区贵州大学

贵州大学名人校友

  • 何士光

    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上半叶,何士光这个名字被贵州文学界私下称为“一面旗帜”,无疑是对他独特的文学表现形式和创作成果的肯定。即便在当下,文学越来越趋于边沿(事实上文学已经真正回到它本来的状态和轨道上)、甚至有不少想借文学“发迹”而非忠实于心灵苦旅的人纷纷抛笔而去的今天,何士光和他的另一种拷问生命的写作仍然被很多人回想和言说。应该说,何士光的写作分两个阶段,他发表在《人民文学》上的小说《远行》和《日子》可以看作是一个分水岭。尽管不那么沟渠分明,但看得出,之后的写作已不再囿于讲述有头有尾的故事和告诉读者文本以内的东西。而是注重于,其实也是以自然散淡但并不缺乏语言张力,反倒韵味十足,滋性丰盈的笔风去探索琐细的生活和平凡的日子。只是无论他以何种手段来表现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却始终没有放弃对人的关怀和对生命意义的追问。他20世纪80年的初的《乡场上》、《种苞谷的老人》和《远行》三次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奠定了他在贵州小说史中的显著地位。审视他这个时期和后来刊载的大量文字,不难发现其不同文体所隐含的内蕴却是一致的:便是对人生的觉醒及生命进程的思索[1]。

  • 徐采栋

    50年代主持高炉炼汞试验成功,从而大幅度提高了炼汞的产量和回收率;主持电解法制高锰酸钾的试验,在国内首 次试制成功;主持竖炉制钙镁磷肥试验成功,从1958年起各地陆续建厂生产。多年从事有色 冶金物理化学的研究,在湿法冶金酸性浸出液除铁理论方面,有较精辟的见解。在有色金属硫化矿焙烧产物的稳定区间问题上,提出了新的热力学处理方法。从事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冶金过程理论研究,在碳氮化钛形成及其对冶炼的影响方面,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独到见解,把化工冶金理论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度。1980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 陈祖武

    陈祖武,男,湖南茶陵人,1943年10月生于贵州省贵阳市。1965年7月毕业于贵州大学历史系,1981年7月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副主任、副所长、所长。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史哲学部委员,历史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所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主任、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指导教师。2009年11月被陈祖武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陈祖武教授学风严谨,为学一丝不苟。他认为,学术研究旨在解决前人未曾解决的问题,推动学科建设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做贡献。以之为职志,他长期潜心于清代学术史研究,确有心得,则撰文发表,相继结撰为《清初学术思辨录》和《中国学案史》。《清初学术思辨录》于1992年6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以顺治、康熙二朝学术史上的若干重要问题为论究对象,合众多个案研究为一体,对80年间的学术演进趋势、主要特征和历史地位等,进行了深入探讨。《中国学案史》则是—部填补学术空白的开拓性著作,于1994年4月由台北文津出版社出版。该书远溯先秦诸子、《史记》、《汉书》,上起南宋朱熹《伊洛渊源录》,下迄民国徐世昌《清儒学案》,于学案体史籍的形成、发展和演变,做了第一次系统梳理。 陈祖武教授的研究所得,颇为学术界同仁重视。自1990年代初以来,他多次应邀访问台湾、香港,就清代学术史研究发表演讲。

  • 罗冰生

    罗冰生,男,汉族,1940年8月生,重庆璧山人,工人出身,学生成份,大学文化,中共党员。1963年2月参加工作,196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第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共北京市八届委员会委员,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共十六大代表。首钢总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企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理事长。高级经济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大学学历,高级经济师。1958年至1963年在贵州工学院冶金系炼钢专业学习。1963年至1966年在石景山钢铁公司炼钢厂实习、炼钢厂团委干事、负责人。1966年至1969年在北京日报社任记者。1969至1971年在北京市门头沟区永定公社劳动;1971年至1972年在北京市革委会第二学习班学习和劳动;1972年至1976年在首钢炼钢厂宣传科任干事、副科长;炼钢车间党总支副书记;1977年至1980年任首钢经理办公室调研组负责人、生产秘书组组长;1980年至1990年在首钢计划处任科长;处长助理;副处长;处长;1990年任首钢经营部部长;1990年至2000年任首钢总公司副总经理、代总经理、党委常委;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副董理长;2000年6月-2002年12月任首钢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2003年任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罗冰生在09年6月2-3日第六届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报告:当前钢铁行业运行状况及展望。 主要报告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是当前钢铁行业运行的主要情况。 第二是2009年国际市场钢材市场大幅度萎缩。 第三个问题是当前钢铁行业运行面临的严峻事态和困难。 第四是钢铁企业应该积极应对面临的困难和压力。

  • 甘国耀

    1958年5月9日出生,籍贯湖南湘阴,1978年就读于贵州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原贵州工业大学冶金系),现任广西华银铝业有限公司任董事、总经理、党委书记、教授级高工。 1978.9至1982.7在贵州工学院有色金属冶炼专业学习; 1982.8至1986.6在贵州铝厂氧化铝厂任生产计划、调度员、值班主任; 1986.7至1989.11在贵州铝厂氧化铝厂分解车间任副主任、主任、工程师; 1989.12至1992.8在贵州铝厂氧化铝厂任副调度长、主任、工程师; 1992.9至1993.12在平果铝业公司氧化铝厂任白区车间主任、工程师; 1994.1至1997.12在平果铝业公司氧化铝厂任副厂长、高级工程师; 1998.1至1999.9在平果铝业公司氧化铝厂任厂长、高级工程师; 1999.10至2002.3在平果铝业公司任副总经理、教授级高工; 2002.4至2003.1在中铝股份广西分公司任副总经理、教授级高工; 2003.2至今在广西华银铝业有限公司任职。 甘国跃是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的重点培养对象,是原中国有色总公司的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解决了众多生产设备和工艺难题,首次使氧化铝工业废水实现“零排放”;提出并首次实施分解中间降温生产砂状氧化铝新工艺,结束了我国只能生产粉状氧化铝的历史,是中铝公司各企业砂状氧化铝技改攻关组的组长;在平果氧化铝一期工程中,仅用8天打通全部流程,两年达产达标,改写了氧化铝工业生产几十年迟迟不能达产达标的历史,并通过技术优化和消除瓶颈使得氧化铝产能超过设计产能50%;曾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项9项、有三篇论文在国际学术会议交流,另有20余篇在国内专业刊物或学术交流会上宣读或发表;曾获国家专利三项,其中沉降直接提温和板式换热新工艺获中铝公司2006年优秀专利。 参加了国家级科研项目——选矿拜耳法技术专家鉴定、贵铝烧结法、平果一期氧化铝、中州选矿拜耳法等国家重点氧化铝工程的技术论证和方案确定,是平果铝二期工程和45万吨技改的主要负责人和决策人。 他具有较高的专业学术造诣,撰写、翻译、校对铝工业专业论文、技术规范数十万字,受聘担任中南大学兼职教授和副博导以及贵州工业大学客座教授和冶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和指导工作,曾多次赴澳洲、欧洲、美国和俄罗斯交流铝工业先进技术和管理。目前正在按照现代管理模式,以“四新四高”为目标,从选址、立项论证、技术方案的确立等组织建设一座国内一次性投资最大、一次投产年产160万吨的新型氧化铝厂,该厂预计明年10月1日建成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