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五网 全部参考答案 伴你学答案 2025年伴你学江苏四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 第45页解析答案
5.
13 厘米
18 厘米
8 厘米
第二根和第三根绳子的平均长度是(
13
)厘米,这三根绳子平均每根长(
13
)厘米;如果第四根绳子与这三根绳子的平均长度是 14 厘米,那么第四根绳子长(
17
)厘米。
答案:13
13
17
解析:
第二根和第三根绳子的平均长度:$(18 + 8)÷2 = 13$厘米;这三根绳子平均每根长:$(13 + 18 + 8)÷3 = 13$厘米;第四根绳子长:$14×4 - (13 + 18 + 8) = 17$厘米。
13,13,17
三、明辨是非,判一判。(正确的在括号里画“√”,错误的画“×”)
1. 给病人注射的药液量通常用毫升作单位。 …………………………(
)
2. 一瓶食用油的净含量是 4 毫升。 ……………………………………(
×
)
3. 因为 $ 45÷4= 11……1 $,所以 $ 450÷40= 11……10 $。 …………(
)
4. 身高 140 厘米的小旭在一个平均水深 110 厘米的游泳池里游泳没有危险。 ………………………………………………………………………(
×
)
答案:【解析】:
1. 药液量通常用毫升作单位,这是符合实际的,因为毫升是用于衡量液体体积的小单位。
答案:√
2. 一瓶食用油的净含量如果是4毫升,这显然是不合常理的,因为4毫升的量非常小,一般食用油的净含量会用升或者更大的单位来衡量。
答案:×
3. 对于除法,当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倍,商不变,但余数会扩大10倍。由$45÷4=11\ldots1$,我们可以推导出$450÷40=11\ldots10$,这是正确的。
答案:√
4. 平均水深110厘米并不意味着所有地方的水深都是110厘米,可能某些地方的水深远超过140厘米,因此对于身高140厘米的小旭来说,在这样的游泳池里游泳可能会有危险。
答案:×
【答案】:√×√×
四、反复比较,选一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 $ 650÷13÷5 $ 和下面第(
)道算式得数相等。
① $ 650÷(13÷5) $
② $ 650÷13×5 $
③ $ 650÷(13×5) $
2. 一道除法算式的商是 15,余数是 11,被除数最小是(
)。
① 161
② 191
③ 251
3. 四年级 3 个班平均每班有 40 人,一班 38 人,二班 40 人,三班(
)。
① 38 人
② 40 人
③ 42 人
4. 用一个容量为 400 毫升的杯子向一个容量为 3 升的空水桶里倒水,至少需要操作(
)次才能倒满。
① 7
② 8
③ 9
答案:1. ③
2. ②
3. ③
4. ②
解析:
1. 根据除法的运算性质,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乘积,即$a÷b÷c=a÷(b×c)$,所以$650÷13÷5=650÷(13×5)$,对比选项可知,和算式$650÷(13×5)$得数相等。
2. 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一定小于除数,已知余数是$11$,那么除数最小是$12$。根据被除数$=$商$×$除数$ +$余数,可得被除数最小为$15×12 + 11=180 + 11 = 191$。
3. 已知$3$个班平均每班有$40$人,则$3$个班的总人数为$40×3 = 120$人。一班$38$人,二班$40$人,那么三班人数为$120 - 38 - 40 = 42$人。
4. 因为$1$升$ = 1000$毫升,所以$3$升$ = 3×1000 = 3000$毫升。用总容量除以每次倒的容量可得操作次数,$3000÷400 = 7\cdots\cdots200$,余下的$200$毫升还需再倒$1$次,所以至少需要$7 + 1 = 8$次。
五、动手操作,画一画。
1. 先观察物体,再把所看到的形状用线连起来。

2. 从上面看下面的物体,分别是什么形状?请画出来。

答案:1. 上面连第二个图形,右面连第一个图形,前面连第三个图形。
2. (此处需根据实际物体画出从上面看到的形状,因无法直接画图,故按题目要求,若必须呈现则需手绘,此处仅文字说明:第一个物体从上面看是两行,前面一行2个正方形,后面一行左边1个正方形;第二个物体从上面看是两行,前面一行右边1个正方形,后面一行2个正方形;第三个物体从上面看是两行,前面一行左边1个正方形,后面一行2个正方形;第四个物体从上面看是两行,每行2个正方形。)
(注:由于实际考试中需画图,此处文字描述仅为辅助理解,实际作答应画出相应平面图形。)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