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通过实验得知: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
正比
,与导体的电阻成
反比
。人们把这个规律叫作
欧姆定律
。
答案:正比,反比,欧姆定律
解析:
根据欧姆定律的实验研究,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 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 $ I = \frac{U}{R} $,式中 $ I $、$ U $、$ R $ 的单位分别是
安培(A)
、
伏特(V)
、
欧姆(Ω)
。
答案:安培(A)、伏特(V)、欧姆(Ω)
解析:
根据欧姆定律及物理学单位规定,电流 $ I $ 的单位是安培(A),电压 $ U $ 的单位是伏特(V),电阻 $ R $ 的单位是欧姆(Ω)。
例题 1 某导体两端加上 $ 6 \, V $ 的电压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为 $ 0.3 \, A $。当导体中的电流为 $ 0.4 \, A $ 时,导体两端的电压为多大?
解 析 该导体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压时,导体中相应地有一定的电流,如导体中的电流发生改变时,必然是导体两端的电压发生了改变,因为导体的电阻是一个定值。
方法 1:由欧姆定律公式 $ I = \frac{U}{R} $,可得:
$R = \frac{U_1}{I_1} = \frac{6 \, V}{0.3 \, A} = 20 \, \Omega$
$U_2 = I_2 R = 0.4 \, A × 20 \, \Omega = 8 \, V$
方法 2:因为 $ R = \frac{U_1}{I_1} $,又因为 $ R = \frac{U_2}{I_2} $,所以 $ \frac{U_1}{I_1} = \frac{U_2}{I_2} $,则 $ U_2 = \frac{I_2}{I_1} U_1 $,代入数据得:
$U_2 = \frac{0.4 \, A}{0.3 \, A} × 6 \, V = 8 \, V$
即导体两端的电压为 $ 8 \, V $。
说 明 采用比例方法,可以不必算出导体的电阻,显得更为简洁。
答案:已知导体两端电压$U_1 = 6\,V$时,通过的电流$I_1 = 0.3\,A$。
由欧姆定律$I=\frac{U}{R}$可得,导体电阻$R=\frac{U_1}{I_1}=\frac{6\,V}{0.3\,A} = 20\,\Omega$。
当电流$I_2 = 0.4\,A$时,导体两端电压$U_2=I_2R=0.4\,A×20\,\Omega = 8\,V$。
答:导体两端的电压为$8\,V$。
例题 2 某电流表的电阻约为 $ 0.1 \, \Omega $,它的量程是 $ 0.6 \, A $,如将这个电流表直接连接到电压为 $ 2 \, V $ 的蓄电池的两极上,会产生什么后果?
解 析 因为电流表的电阻很小,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后,会因通过电流表的电流过大而烧坏电流表。该题只需计算出在 $ 2 \, V $ 的电压下通过电流表的电流值,然后与电流表的量程进行比较即可。
根据欧姆定律,得 $ I = \frac{U}{R} = \frac{2}{0.1} \, A = 20 \, A $。因为 $ 20 \, A \gg 0.6 \, A $,所以电流表会被烧坏。
说 明 由于电流表的电阻都很小,因此实验中绝不允许直接把电流表接到电源的两极上。而电压表的电阻都很大(约数千欧),如把电压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通过电压表的电流很小(约几毫安),可忽略,所以实验中可以用电压表直接测量电源的电压。
答案:已知电流表电阻$R = 0.1\,\Omega$,电源电压$U = 2\,V$。
根据欧姆定律$I=\frac{U}{R}$,可得通过电流表的电流:
$I=\frac{2\,V}{0.1\,\Omega}=20\,A$
电流表量程为$0.6\,A$,因为$20\,A>0.6\,A$,所以电流表会被烧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