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题 如图11-5-1所示,用滑轮组将重2540N的货物提升1.7m。若不考虑摩擦,也不考虑滑轮和绳子所受的重力,则:

(1)绳端的拉力F是多少?
(2)绳端移动的距离是多少?
(3)若考虑摩擦、滑轮和绳子所受的重力,需在绳端施力800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解析 使用滑轮组时,重物G由n段绳子承担,提起重物G所用的力F就是重物G的n分之一;由于重物G是由n段绳子承担,当重物升高h时,绳末端移动的距离s= nh;若考虑摩擦、滑轮和绳子的物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等于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
(1)绳端的拉力
$ F = \frac{G}{n} = \frac{2540N}{4} = 635N $
(2)绳端移动的距离
$ s = nh = 4 × 1.7m = 6.8m $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 \eta = \frac{W_{有用}}{W_{总}} × 100\% = \frac{Gh}{F's} = \frac{Gh}{F'nh} = \frac{G}{nF'} = \frac{2540}{4 × 800} × 100\% \approx 79\% $
说明 如何判断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是解机械效率有关问题的关键,解题时可以用机械做功的目的来分析。凡是用机械来升高物体的,使物体升高所做的功为有用功,且有$W_{有用} = Gh$,即有用功等于被升高的物体的重力与其被提升高度的乘积。凡是动力做的功就是总功,且有$W_{总} = Fs$,它等于力与机械在动力作用下移动的距离的乘积。用来克服摩擦和机械自身重力所做的功为额外功。$W_{额外} = W_{总} - W_{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