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欢
一、默写
1. 《相见欢》中象征南宋国势日渐衰微,并为全词奠定苍凉感伤的情感基调的句子是“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
2. 《相见欢》中抒发了词人对收复河山的渴望,与一时又难以收复的无奈的句子是“
中原乱
,
簪缨散
,
几时收
?”。
答案:1.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2.中原乱 簪缨散 几时收
3. 下列对《相见欢》一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
)
A.本词作于词人南逃金陵后,背井离乡使他原本柔美婉约的词风发生了转变。
B.上片写词人秋日登楼,纵目远眺,秋景萧条零落,悲秋之感油然而生。
C.“簪缨”代指达官显贵,“簪缨散”是指中原沦陷后达官显贵狼狈逃散。
D.上片写景,格调高亢激越;下片抒情,情绪舒缓,气魄宏大,苍凉沉郁。
答案:D
4. 同是“上西楼”,朱敦儒和李煜的《相见欢》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同:国破家亡之痛。异:朱敦儒的《相见欢》表达了渴望早日收复失地的愿望,以及对朝廷苟且偷安、不图恢复的愤慨;李煜的《相见欢》抒发了孤独、寂寞、哀伤之情。
如梦令
一、默写
1. 《如梦令》中追忆郊游地点、时间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归路的句子是“
常记溪亭日暮
,
沉醉不知归路
”。
2. 翠绿的荷叶,嫣红的荷花,给人以凉爽幽静、清香扑鼻的感觉,诗人杨万里赞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而词人李清照却在《如梦令》中嗟叹:“
兴尽晚回舟
,
误入藕花深处
。”
答案:1.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2.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3. 下列对《如梦令》一词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C
)
A.这首词是李清照的早期词作,“如梦令”是这首词的词牌名。
B.“常记”表明追述,“溪亭”点明地点,“日暮”点明时间,表明词人在追忆旧日往事。
C.“误人藕花深处”写出词人醉得连回去的路都难以辨识的惊愕。
D.全词仅仅三十几个字,却讲述了一个如此曲折的“故事”,洋溢着生活的气息和欢快的旋律。
答案:C
4. 本词中“惊起一滩鸥鹭”与欧阳修《采桑子》中“惊起沙禽掠岸飞”描绘的画面相似,表现的情感却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惊起一滩鸥鹭”与“惊起沙禽掠岸飞”都描绘了鸟惊飞的画面,前者表达了李清照少女时期无忧无虑的欢快心情,后者表达了欧阳修辞官退休后的恬淡安适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