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词默写。

①蓬舟吹取三山去 ②山气日夕佳 ③提携玉龙为君死 ④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⑤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答案:①蓬舟吹取三山去 ②山气日夕佳 ③提携玉龙为君死 ④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⑤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2. 背诵《饮酒》(其五),回答问题。
(1)“飞鸟相与还”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见”字极具韵味,请从炼字角度进行赏析。若将“见”换成“望”,诗句的表达效果会有什么变化?
答案:
(1)在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返回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表现出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得、恬淡舒适的心情。
(2)“见”字表现出诗人采菊时不经意间看到南山的悠然状态,体现其闲适心境。“望”有刻意向远处看之意,若将“见”换成“望”,则不能表现出诗人的悠然自得,情感表达变得生硬。
3. 背诵《春望》,回答问题。
(1)首联的“
破
”和“
深
”二字描绘出衰败凄凉的景象,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情。
(2)颔联与白居易的“几处早莺争暖树”“乱花渐欲迷人眼”同是写花鸟,二者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杜甫在诗中感怀时事,移情于花鸟,他因为国家战乱而感伤,见到花开反而落泪,听到鸟鸣而心惊。白居易则在诗中描绘了早春的生机与美好,早莺争暖树、乱花迷人眼,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喜爱和欣赏之情。
答案:
(1)破 深
(2)杜甫在诗中感怀时事,移情于花鸟,他因为国家战乱而感伤,见到花开反而落泪,听到鸟鸣而心惊。白居易则在诗中描绘了早春的生机与美好,早莺争暖树、乱花迷人眼,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喜爱和欣赏之情。
4. 背诵《雁门太守行》,回答问题。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A. 一、二句运用比喻和夸张,渲染战前敌军压境、我军严阵以待的危急形势和紧张气氛。
B. 三、四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角度写出战争规模大、战斗持续久,正面写出战争的悲壮。
C. 最后两句写将士们在边城苦战,怀抱为国捐躯的壮志。
D. 这首诗把一场战争高度集中在从白昼至黑夜的时间进程中加以表现,构思奇特,想象丰富。
(2)李贺写诗,总是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新奇浓重的色彩,试以这首诗为例具体说明。
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紫色,不但鲜明浓艳,而且它们跟黑色、秋色等颜色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
答案:
(1)B
(2)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紫色,不但鲜明浓艳,而且它们跟黑色、秋色等颜色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