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
且
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
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
易
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蛾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年
且
九十 且:
将近
(2)杂然相
许
许:
赞同
(3)寒暑
易
节 易:
更替
2. 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停顿一处)
(1)惩 山 北 之 塞
惩/山北之塞
(2)邻 人 京 城 氏 之 孀 妻 有 遗 男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3.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凭(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4. 文中“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反应有何异同?
相同点:“妻”和“智叟”在力量的弱小和土石的处置上提出了相同的疑问。
不同点:“妻”的疑虑中有担心和关心,“智叟”的质疑和阻拦中只有嘲笑(讥讽)和轻视(鄙视)。
5. 立场坚定的人,会对他人产生巨大影响。请结合《愚公移山》和下面两则材料,用自己的话说说愚公、荀巨伯和王猛对他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一: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①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②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节选自《世说新语·德行》)
材料二:
秦王坚③自河东还,以骁骑将军邓羌为御史中丞。八月,以咸阳内史王猛为侍中、中书令,领京兆尹。特进④、光禄大夫强德,太后⑤之弟也,酗酒,豪横,掠人财货、子女,为百姓患。猛下车收⑥德,奏未及报,已陈尸于市。坚驰使赦之,不及。与邓羌同志⑦,疾恶纠案,无所顾忌。数旬之间,权豪、贵戚,杀戮、刑免⑧者二十余人,朝廷震栗,奸猾屏气,路不拾遗。
(节选自《资治通鉴·晋纪》)
【注】①值:适逢。②败:毁坏,败坏。③秦王坚:指前秦世祖苻坚。④特进:官职名。⑤太后:苻坚的伯母。⑥收:逮捕。⑦同志:志同道合。⑧刑免:判罪免官。
示例:
愚公:带动子孙、邻里积极移山,令智叟惭愧。荀巨伯:感动敌军,使其退兵,使全城人获救。王猛:震动朝廷上下,使奸猾之辈屏声敛气,树立起良好的社会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