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亮丽名片——中国桥梁
张 青
中国桥梁建设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当时的桥梁以木质结构为主,主要是梁桥和浮桥。秦汉时期,随着冶炼技术的成熟和券石技术的产生,我国具备了梁、拱、索、浮四大桥梁基本体系。我国古代桥梁建筑有不少属于世界桥梁史上的创举,潮州湘子桥、河北赵州桥、泉州洛阳桥、北京卢沟桥四大古桥是中国古代桥梁的建设典范。
近代以来,自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一个多世纪,我国桥梁自主发展近乎停滞。直至 20 世纪 30 年代,“中国现代桥梁之父”茅以昇主持修建钱塘江大桥,这是一座公铁两用的双层钢桁梁桥。当时,国内外都有人断言,钱塘江江底流沙层厚,建桥不可能成功。但茅以昇利用“气压沉箱法”克服了这一困难,只以两年多的时间和较低的成本,就建成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座自行设计和主持修建的公铁两用大桥,结束了由外国人垄断中国桥梁建设的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受限于国内资源、技术和工业化水平,造桥基本靠手工作业。尽管如此,这一时期,我国公路桥梁数量仍快速增长,规模由 1957 年的 3.68 万座增长到 1978 年的 12.82 万座。其中,20 世纪 60 年代修建的南京长江大桥是长江上首座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公铁两用特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标志着中国桥梁建设在勘测设计、科研试验等方面均提升至全新水平,是中国桥梁建设历程上的又一里程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展了全球最大规模的现代桥梁建设,修建了主跨超 600 米的斜拉桥上海杨浦大桥、主跨 888 米的悬索桥广东虎门大桥、主跨 420 米的拱桥四川万县长江大桥(现重庆万州长江大桥)。
世界首座跨径千米级斜拉桥苏通长江公路大桥通车,杭州湾跨海大桥、矮寨大桥相继建成,世界第一高桥北盘江大桥、世界上最大跨径拱桥平南三桥、世界最长公铁两用跨海大桥平潭海峡大桥等一批世界级桥梁陆续完工,标志着中国桥梁建设不断实现新跨越。
2018 年 10 月,集桥、岛、隧于一体的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建成开通。作为世界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公路桥梁,为同时保障海空航线运行,港珠澳大桥修建了一条 6.7 千米长的海底隧道。隧道由 33 节钢筋混凝土沉管对接而成。每节沉管重约 8 万吨,相当于一艘重型航母的满载排水量。更复杂的是,沉管需要沉入几十米深的海底保证 120 年内“滴水不漏”。据悉,港珠澳大桥在技术研发方面创新项目超过 1000 个,形成 63 份技术标准,创造 600 多项专利(中国国内专利授权 53 项),形成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港珠澳大桥的建成通车具有划时代意义,体现了我国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展现了我国的综合国力、自主创新能力,被外媒誉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如今,中国桥梁工程的规模和技术水平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由“跟跑”“并跑”走向“全面领跑”,步履铿锵从桥梁大国迈进桥梁强国,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选自 2023 年 7 月 4 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
美术工作者大都喜欢桥,我每到一地总要寻桥。桥,它美!“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具诗境之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人家——房屋,那是块面;流水,那是长线、曲线,线与块面间于是组成了对比美;桥是线与面之间的媒介,它是线、面间形式转变的桥!煞它风景,如果将江南水乡或威尼斯的石桥拆尽,虽然绿水依旧绕人家,但彻底摧毁了画家眼中的结构美,摧毁了形式美。
(节选自吴冠中《桥之美》,有改动)
材料三: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桥既是方寸之间,也是天涯万里。走在桥上,一伸手就能采撷到乌啼和霜露,采撷到渔火和钟声,采撷到大唐的云朵与流传千年的诗句。
3. 材料一介绍了中国桥梁的发展历程,请结合材料内容,将下面的表格填写完整。

4. 材料一中的画线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5. 职业不同,人们的审美取向也不同。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在建筑工程师、画家、诗人的眼里,“桥之美”分别美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