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五网 全部参考答案 课时练答案 2025年同步导学案课时练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 第40页解析答案
5. 背诵《渡荆门送别》,回答问题。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 首联点题,写诗人乘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将到楚地游览。
B. “江入大荒流”一句中的“入”字,写出了江水流向远方、水天相接的开阔境界,气势磅礴。
C. 颈联描摹的朗月映照下的夜景和黄昏时天边的云霞,宛如两幅图画,令人陶醉。
D. 诗人在尾联直抒胸臆,借自己对故乡之水的恋恋不舍,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2)试简要分析“山随平野尽”中“随”“尽”两个字的表达效果。
“随”“尽”两个字化静为动,写出了群山随着平原的出现而不复见的景象,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渡过荆门山后看到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

(3)学校电视台准备根据《渡荆门送别》拍一部关于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纪录片。为了让拍摄更加顺利,学校电视台邀请同学们一起来根据示例完成部分拍摄脚本。
示例:
诗句: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镜头:平拍,全景切镜头,近景。
画面:一叶小舟浮于江面,江两岸山势险要,李白独立舟前,用期待(或喜悦)的神情凝望远方。
朗读配音:语速较为平缓。
诗句: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镜头:
平拍,中远景。

画面:
李白回首望向远方,所见只有奔涌而来、推舟前行的江水。

朗读配音:
语速较为缓慢。

答案:
(1)D
(2)“随”“尽”两个字化静为动,写出了群山随着平原的出现而不复见的景象,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渡过荆门山后看到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
(3)示例:平拍,中远景。 李白回首望向远方,所见只有奔涌而来、推舟前行的江水。 语速较为缓慢。
6. 背诵《钱塘湖春行》,回答问题。
(1)本诗通过描写西湖早春明媚的风光,抒发了诗人
喜爱西湖美景
的感情。“
行不足
”三个字更是直抒胸臆,似乎让我们看到了诗人流连忘返、陶醉于湖光山色中的情景。
(2)小宇想将这首诗中颔联、颈联的意境用微视频的形式表现出来,请你帮他完成下面的脚本设计。

(2)①表现出莺歌燕舞的生机勃勃之态 ②静态

答案:
(1)喜爱西湖美景 行不足
(2)①表现出莺歌燕舞的生机勃勃之态 ②静态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