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课内外比较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
故鄣县①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②;绿嶂百重,青川万转。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萝③被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信足荡累④颐物,悟衷⑤散赏。
(吴均《与施从事书》)
【注】①故鄣县:古地名,在今浙江安吉。②汉:银河。③春萝:即女萝,一种爬蔓植物。④荡累:消除烦恼。⑤悟衷:内心有所感悟。
4. 下列各项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D
)
A. 天下独绝 猿则百叫无绝
B. 直视无碍 争高直指
C. 青川万转 蝉则千转不穷
D. 千翼竞来 负势竞上
5. 请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三处)
故 鄣 县 东 三 十 五 里 有 青 山 绝 壁 干 天 孤 峰 入 汉
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
6.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水都是浅青色的,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水底。
(2) 秋露为霜,春萝被径。
秋露变成霜,春萝覆盖着小路。
7. 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C
)
A. 甲文第二段前后形成了鲜明对照,反映了江水的动静变化,补足了富春江水的特色。
B. 乙文开篇从宏观角度勾勒出青山的整体风貌,陡峭的悬崖、高耸入云的山峰,以及层层叠叠的山峦和蜿蜒曲折的河流,展现出山水的壮美。
C. 甲文写山,先写群山高峻壮美,化动为静;再写山中鸟、猿等的活动,展现出一派万物欣欣向荣、欢乐自得的气象。
D. 甲、乙两文都在写景中抒发了对山水的热爱,表现出吴均热衷于在山水中找到愉悦,消除官场烦恼的情趣,流露出吴均对名利的鄙弃。
8. 请任选角度,参照示例,赏评下面描写风景的语句。
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
| 赏评角度 |
| 视角多样:高与低、前与后、上与下、早与晚,皆成风景。 |
| 多种感官:风景可以看,可以听,可以触碰,更可以用心感受。 |
| 细节生辉:美感就在某个字眼里,美感就在句子细微之处。 |
| 生机无限: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尽在文章的字里行间。 |
| 色彩丰富:自然万物,皆有其色彩。 |
示例: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多种感官:以听觉绘景,“泠泠”摹泉水击石之清越,“嘤嘤”状好鸟和鸣之动听,声韵交织,让读者如闻其声,感受山水间的灵动生机。
示例:生机无限:成千只归巢的鸟儿展开翅膀竞相飞来,数百只渴望饮水的猿伸出手臂彼此相连。这句话描绘出一幅充满动感、活力的画面,让大自然的盎然生机跃然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