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______
①新华社酒泉 10 月 26 日电(记者李国利、黄一宸、刘艺) 2023 年 10 月 26 日 11 时 14 分,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 F 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 10 分钟后,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②这次任务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 2 次载人飞行任务,是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 30 次发射任务,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 493 次飞行。
③飞船入轨后,将按照预定程序与空间站组合体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将与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进行在轨轮换。在空间站工作生活期间,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将进行多次出舱活动,开展涉及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材料科学、空间生命科学、航天医学、航天技术等领域的大量空间科学实(试)验,完成舱内外设备安装、调试、维护维修等各项任务。
④目前,空间站组合体已进入对接轨道,工作状态良好,满足与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交会对接和航天员进驻条件。
(选自 2023 年 10 月 26 日新华网,有改动)
【乙】______
①新华社北京 10 月 26 日电(记者蔡琳琳、韩启扬)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在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从飞船返回舱进入轨道舱。北京时间 2023 年 10 月 26 日 19 时 34 分,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欢迎远道而来的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入驻“天宫”。随后,两个航天员乘组拍下“全家福”,共同向全国人民报平安。
②2021 年,航天员汤洪波作为首批入驻中国空间站的航天员之一,亲历了“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的历史时刻;时隔两年后重返“天宫”,他又亲身感受了中国空间站从“一居室”到“三居室”所彰显的中国速度和中国力量。与此同时,汤洪波也成为目前为止执行两次飞行任务间隔最短的中国航天员。
(选自 2023 年 10 月 26 日新华网,有删改)
3. 两篇新闻作品均属于______(填体裁名称),两文都对“神舟十七号”进行了相关报道,但视角不同。请为两篇作品选择恰当的标题,并将对应序号填到文前的横线上。
| ①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
| ②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
| ③神舟十七号 10 月 26 日发射,太空驻留约 6 个月 |
| ④神舟十七号三名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 |
| ⑤重返“天宫”第一人,是他 |
4. 小明在编辑电子稿时,不小心将甲文原本的结构顺序打乱了。请你运用所学的新闻知识重新排序,并说明理由。
正确排序:______。(填段落序号)
理由:__
5. 结合乙文中画线的句子,说说这则新闻作品的语言特点。
6. 分析乙文第②段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
3. 两篇新闻作品均属于
消息
(填体裁名称),两文都对“神舟十七号”进行了相关报道,但视角不同。请为两篇作品选择恰当的标题,并将对应序号填到文前的横线上。
| ①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
| ②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
| ③神舟十七号 10 月 26 日发射,太空驻留约 6 个月 |
| ④神舟十七号三名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 |
| ⑤重返“天宫”第一人,是他 |
【甲】______
【乙】______
4. 小明在编辑电子稿时,不小心将甲文原本的结构顺序打乱了。请你运用所学的新闻知识重新排序,并说明理由。
正确排序:
①③②④
。(填段落序号)
理由:
根据第①段可以概括出消息的主要内容,即“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由此可知第①段应是消息的导语部分。结合本则消息的主要内容分析其余段落可知:第③段介绍了飞船入轨后需完成的各项任务,是次要事实;第②段补充介绍了本次任务的一些基本信息,是再次要事实;第④段交代空间站组合体目前的工作状态,是最次要事实。按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得出正确排序:①③②④。
5. 结合乙文中画线的句子,说说这则新闻作品的语言特点。
画线句子体现了消息严谨、准确、简练的语言特点。“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表明消息来源,可见语言的严谨性;“北京时间 2023 年 10 月 26 日19 时 34 分”,时间精确到某年某月某日某时某分,可见语言的准确性;“打开‘家门’”“入驻‘天宫’”“拍下‘全家福’”等内容,基本没有细节化的描写和修饰性的文字,可见语言的简练性。
6. 分析乙文第②段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
这段话充满了对中国航天事业的自豪、敬佩与期待,同时也表达了对航天员汤洪波个人的敬意与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