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现代文阅读(2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父亲归来那一天
明前茶
我小时候,父亲归来的那一天,就如彗星降临的那一天一样不可思议。父亲是天文望远镜工程师,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科学院下属的国家级天文台中,不少观测星系的望远镜都是他设计的。设计组装好的望远镜,小心翼翼地运往各地的天文台安装完毕,需要父亲前往调试,确保望远镜的运行达到设计标准。
通常,他一出差就会有一个月左右。父亲对出差毫无怨言,我们全家也毫无怨言。因为我和母亲都发现,当父亲出差归来时,那个木讷、谨慎,甚至有点刻板、忧郁的工程师会忽然变得浪漫起来。
我记得,父亲到陕西天文台调试望远镜,工作结束后正值临潼的石榴丰收,他带回了六个硕大的石榴。那是物流极不发达的时代,我们这些江南小孩,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大的石榴。父亲按照临潼小贩教他的方法,在石榴果顶上找到一个下刀处,在外皮上轻划了一圈,用力掰开。里面的石榴子紧紧抱团,晶莹剔透,红润发亮。我们用勺子挖着石榴子,细细品尝,它的甜是多维的、立体的、丰富的,有些许醇厚甜蜜,还有些许酸爽。我终于明白古诗中为何说:“榴枝婀娜榴实繁,榴膜轻明榴子鲜。”繁密的石榴子,是在怎样的大地上孕育,才有如此滋味?那时候,我就立誓要到北方去,看一看与南方黏腻、湿润的气候完全不一样的土地。父亲说,只有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中,才能结出如此硕大的石榴。
父亲还去过新疆天文台调试望远镜。他归来时,居然带了一个大纸箱,难道父亲带回了新疆的冬不拉?打开纸箱,全家人都笑了,父亲居然带回了新疆的棉花,是生长在棉枝上的一朵一朵的棉花。
父亲说,调试完望远镜,他去城里办事,搭乘老乡的拖拉机,路过浩瀚无边的棉田,被一望无际的丰收场景震撼了,他便用口袋里的清凉油,向棉农换了几枝棉花。棉农困惑地问他:“要做一副棉手套,或者一顶厚棉帽,这点棉花都不够,要不要多送你一点?”父亲笑着说:“够了,千万别把棉花从棉枝上扯下来,我要让孩子看一看,真正的棉花是什么样子。”记得那天,我们把家中腌萝卜干的空坛子反复刷洗,接着,这干燥的棉枝被父亲插入坛中,成了家中别致的装饰。掉落的小棉枝,父亲让我从中扯出棉花来,摸摸里面的棉籽儿。
父亲还去过云南天文台。那次他去调试望远镜,我已经上高三。母亲觉得在这节骨眼儿上,家里的顶梁柱不应该再出差。但是父亲说,云南天文台的这架望远镜,对研究星系的形成和变化有着特殊意义,只有把它装成了,人们对宇宙大尺度结构的研究才能更进一步,所以,他必须去。父亲承诺,等他归来时,会带给我们惊喜。
父亲去了 40 天,回来时带着从花卉市场批发的一箱子白玫瑰花。我们都吃了一惊——这是他一生中第一次给母亲买花。家里没有这么多花瓶,母亲不仅动用了没有来得及扔掉的白醋瓶、腌腊八蒜的坛子,还抱着余下的玫瑰,四处去送邻居。令人疑惑的是,在一大捆白玫瑰花的上面,父亲还放上了一把蔫掉的硕大花苞,也是洁白的。看上去已经枯萎的花,为什么还要带回来?父亲说:“你们不懂,这就是成语‘昙花一现’中的昙花呀!”昙花是仙人掌科植物,在夜间开花,两三个小时后,这些花朵就枯萎了,必须从花枝上掰下来,否则下一轮花朵就没有力量盛放。昆明人喜欢用昙花做甜汤,父亲买了八朵昙花,想让我们尝一尝昙花汤的味道。
他将昙花的花萼轻轻去掉,把那些柔弱无骨的花瓣用清水反复冲洗,待将莲子等配料熬够 40 分钟后,在起锅前加入昙花的花瓣。昙花的花瓣,口感又滑又嫩,带着云贵高原上的清气。父亲的背包里,还装着昙花的小苗。花农对他说:“昙花其实很好养,只是栽种后需要三四年才会开花。你要耐心等待。”
这次昆明之行,给父亲带来喜悦的,不仅是望远镜调试成功,还有他归来时我的高考成绩已经出来了。高过一本线 41 分的成绩,令他十分满意。他送了我一个礼物作为奖励,那是一架迷你天文望远镜,镜片是父亲跟着云南天文台的磨镜师傅学习磨制的。满月时,用这台小望远镜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清辉四溢的月亮上,有山地,有凹坑,也有被宇宙风暴吹袭后形成的暗影。
我记得,父亲归来那天所带回来的,是外面那个浩瀚无垠的世界。他曾经说,孩子成长中最要紧的事,就是不局限于眼前的鸡毛蒜皮、些微得失,要看到地球上的千山万水、春华秋实,看到在宇宙星际之间,自己是一粒多么幸运的尘埃。如果你的视野之内都是乌云,那肯定是因为你站得不够高,眺望得还不够远。归来的那一天,作为父亲,他想给予我的教益,就是如何跳脱个人的狭窄视野,去看待这个世界的别致角度,小到一个石榴、一枝棉花,大到一架望远镜。他做到了。
(选自2021年7月16日《北京日报》,有删改)
3. 回忆性散文通过对典型事件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本文回忆了父亲归来那一天,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给家人带来生活的“浪漫”。请你阅读全文,简要概括父亲的“浪漫”事件。(每件事不超过 15 字)(8分)

4. 回忆性散文中精彩的细节描写能为人物添彩,质朴无华的句子同样饱含深情。按要求赏析文中的画线句。(8分)
(1) 父亲对出差毫无怨言,我们全家也毫无怨言。(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
(2) 他将昙花的花萼轻轻去掉,把那些柔弱无骨的花瓣用清水反复冲洗,待将莲子等配料熬够 40 分钟后,在起锅前加入昙花的花瓣。(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5. 作者在回忆往事之后写道:“他想给予我的教益,就是如何跳脱个人的狭窄视野,去看待这个世界的别致角度,小到一个石榴、一枝棉花,大到一架望远镜。”请结合全文内容,探究这句话的内涵。(5分)
6. 你所在的学习小组推荐本文作为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拓展阅读篇目,请你整体把握文本,结合单元提示和篇目具体阐述理由。(6分)
|第四单元|
|单元提示:散文“表现着,批评着,解释着人生的各面”(朱自清)。本单元所选的散文,或记事写人,或托物言志,或畅谈哲理,或写景抒情,展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物和社会生活,表达了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深刻的人生感悟。阅读这些文章,可以培养审美情趣,丰富精神世界。|
|篇目:《背影》《白杨礼赞》《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昆明的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