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五网 全部参考答案 课时练答案 2025年同步导学案课时练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 第93页解析答案
1. 自读课文,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愚公移山

①惩山北之塞 出入之迂也 ②指通豫南 达于汉阴 ③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答案:①惩山北之塞 出入之迂也 ②指通豫南 达于汉阴 ③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 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命夸蛾氏二子负二山。
(2)吾与汝毕力平险。
答案:
(1)命/夸蛾氏二子/负二山。
(2)吾与汝/毕力平险。
3. 愚公移山面临诸多挑战,请根据文章内容分条概括愚公移山存在的客观困难。
答案:①山高而且大;②运土石的工具很小;③放置土石的地方离得远,往返时间长。
4. 愚公移山得到了哪些支持?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家人“杂然相许”并纷纷献计献策,表明他们是坚决支持愚公移山的;邻居家刚刚七八岁的孩子也跑来帮忙,说明愚公移山之举深得人心。
5. 智叟的话和愚公之妻的话,在句式上有相似之处,他们对待愚公移山的态度相同吗?
答案:不相同。愚公之妻是“献疑”,对愚公提出的移山之事提出问题,具有建设性,而智叟对于移山的态度是“止之”,是坚决地提出反对意见;愚公之妻是从关心愚公、力求促成移山的角度提出周全之计,而智叟则是打击挖苦,嘲讽阻挠,百般否定愚公的移山之举。两者有本质的区别。
6. 智叟看到了愚公的什么劣势?愚公则考虑到哪些可以倚仗的条件?请据此评价两人的思维方式。
答案:智叟认为愚公“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他只看到愚公年老体衰的劣势,但没有看到愚公的优势,可见智叟目光短浅。愚公认为“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可见他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也能认识到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7. 文中的“智叟”是否真的“智”?“愚公”是否真的“愚”?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智叟不“智”,他是一个鼠目寸光、冥顽不灵的人,称他为“智叟”,是褒词贬用。愚公不“愚”,他是一个大智大勇的人;“愚”字透露出其顽强、坚毅、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拼劲,是贬词褒用。作者在两个人的名字中将“智”和“愚”反过来使用,不仅加重了对比的色调,而且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