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影壁:四合院建筑技艺之窗
赵文新
①提起京城,人们自然想到四合院。如果把四合院看成一首小令,影壁就是词牌;如果把四合院看成一首曲子,影壁就是前奏。影壁与四合院相辅相成,既烘托了其格局,增强了其气势,又凸显出了其建筑技艺上的特点。
②影壁又称“照壁”,古称“萧墙”,因而有“祸起萧墙”之说。影壁是汉族传统建筑中位于大门内(内照壁)或大门外(外照壁),正对大门用于遮挡视线的墙壁。《水龙经》中有“直来直去损人丁”的说法,影壁艺术性地处理古代风水学说,起到隔离场景、趋吉避凶的效果,与中国传统含蓄、婉转的审美取向一脉相承。
③德国文学家歌德曾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其实建筑也是凝固的思想。中国古代影壁等级分明,《礼记》记载:“天子外屏,诸侯内屏,大夫以帘,士以帷。”意思是说,天子的影壁在门外,诸侯的影壁在门内,大夫可以用屏风,而士则只能用幔帐来遮挡。影壁体现身份地位,到明清时期,寻常百姓才可以建造影壁。
④北京著名的影壁,当属北海公园的九龙壁,它是皇家龙壁,用黄、白、紫、绿、赭、蓝等颜色的琉璃砖瓦镶砌而成,高贵华丽。有诗云:“九龙盘拿戏骊珠,云雾冥冥蜃气孤。恍惚电光来破壁,半空飞出具翁图。”诗中描绘了祥龙时而妙趣戏珠,时而翱翔云海,时而破壁飞腾的情景。此外,恭王府中西洋门后的“独乐峰”影壁,也有特点。从南面看像一条鱼,呈现鱼跃龙门之意;从西面看像送子观音,表达人丁兴旺之意。
⑤老舍在《四世同堂》中写道:“三号门外,在老槐下面有一座影壁,粉刷得黑是黑,白是白,中间油好了二尺见方的大红福字。”文中所描述的影壁颜色鲜明、福字夺目,显然不是他笔下小羊圈胡同老百姓院门前的建筑。
⑥四合院的大门内,影壁多为“一”字形,高与宽为 16:9 或 4:3,暗合黄金比例。影壁有独立式和借山墙式两种。独立式影壁,需要院子进深(深度)大,大门与影壁之间比较宽敞;借山墙式影壁,利用东厢房山墙做成,多为平心,上头出檐。影壁与山墙连为一体,也称为座山影壁。独立式影壁由壁顶、壁身、壁座三部分组成。建筑时从地面往上砌壁座,有的砌须弥座(装饰的底座),也有的是普通座。中心是方形的壁身,一般凸出砖雕图案,或雕福字等吉祥内容,使入门迎来“抬头见喜”之感。上为壁顶,建造成一间房的屋顶和檐头,很像一座压缩的屋宇。北京故宫内的宫殿院落,
几
•
乎
•都有一座影壁,大多采用琉璃、砖、木、石等材料。普通四合院宅门的影壁,大部分为砖料砌成。
⑦位于北京市延庆区的北京世园公园,其中的北京园以“四合院”为核心景观,配有牌楼、胡同、红墙,还有六座各具特色的影壁,彰显浓郁的北京元素。牌楼正对的影壁高大壮观,影壁心为凸出砖雕图案,在图案中间雕有“福”字,取“福气满门”之意。顺着“槐树胡同”“百花深处”往里走,每道门都对着影壁。壁心分别有砖雕的牡丹花开、菊花斗艳、喜鹊登梅、鱼戏荷花,用四种不同的雕花,寓意富贵吉祥、和顺美好。“家山回望”门对着的影壁,是借山墙式影壁,油墨重彩的门梁、斗拱,上书“花坊”,华丽美观。
⑧延庆区居民盖房都讲究建造影壁,多为砖石。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在砖石上面贴大“福”字的瓷砖,或“松鹤延年”“花开富贵”“五谷丰登”等图案,表达幸福愿景。延庆博物馆里展示了一处院落造型,影壁在大门内,为砖石结构。影壁体现地区特点,遵循京城百姓人家建筑文化。
⑨影壁,萃取中国建筑线条婉转、流动和韵律的美学内涵,铸就了技艺融合的文化经典,矗立在门和院或门和路之间,在视角上给人以回环之感,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选自 2024 年 7 月 26 日《科普时报》,有改动)
1.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主要采用了______顺序进行说明。
2. 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 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请从说明性文章语言的角度分析。
北京故宫内的宫殿院落,
几
•
乎
•都有一座影壁,大多采用琉璃、砖、木、石等材料。
4.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影壁功能丰富,可遮挡视线、彰显身份,兼具隔离场景、趋吉避凶、烘托四合院的格局以及承载美学价值等作用。
B. 第①段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语言特点主要是生动形象。
C. 第⑥段主要介绍了独立式和借山墙式两种影壁。
D. 第⑦⑧段主要介绍了影壁上丰富多样的图案及其建造之法。题目>
1.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影壁
,主要采用了
逻辑
顺序进行说明。
2. 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运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通过引用《礼记》中的记载,说明了中国古代影壁等级分明的特点,使说明更具有说服力。
3. 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请从说明性文章语言的角度分析。
北京故宫内的宫殿院落,
几
•
乎
•都有一座影壁,大多采用琉璃、砖、木、石等材料。
不能删去。“几乎”表示十分接近,差不多,说明了北京故宫内的宫殿院落不是全部都有影壁,删去后与实际情况不符。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性文章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科学性。
4.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