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词类活用
(1) 任意
东
西
[名词用作动词,
向东或向西(漂流)
]
(2) 猛浪若
奔
(动词用作名词,
这里指飞奔的马
)
(3) 负势竞
上
(名词用作动词,
向上
)
(4) 互相
轩
邈
(形容词用作动词,
往高处远处伸展
)
(5) 横柯
上
蔽(名词作状语,
在上边
)
答案:
(1)向东或向西(漂流)
(2)这里指飞奔的马
(3)向上
(4)往高处远处伸展
(5)在上边
4. 古今异义
(1)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
许
里(古义:
表示约数
。今义:允许,许可。)
(2) 鸢飞
戾
天者(古义:
至、到达
。今义:罪过;乖张。)
答案:
(1)表示约数
(2)至、到达
5. 重点词语
(1)
从
流飘荡 从:
跟、随
(2) 水皆
缥
碧
缥碧:
浅青色
(3) 泉水
激
石 激:
冲击,撞击
(4)
经
纶
世务者 经纶:
筹划、治理
(5) 横
柯
上蔽 柯:
树木的枝干
答案:
(1)跟、随
(2)浅青色
(3)冲击,撞击
(4)筹划、治理
(5)树木的枝干
6.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3)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4)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答案:
(1)没有一丝风,烟雾也完全消散,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2)(我乘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
(3)蝉长久不断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4)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名利之心。
1. 自读课文,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答案:①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异水 ③动态 ④绘声
2. 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山中的各种声音,有什么作用?
答案:作者描写山中的各种声音,显示出山深无人的幽静,以闹写静,含蓄地否定了世俗社会,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向往;为后文的“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埋下伏笔,强调大自然对人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也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
3. 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言志的语言很少。试结合具体语句,说说文中透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趣。
答案:示例一:“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让人感受到一种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透露出作者恬静的心境,展现了作者旷达的情怀。 示例二:“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中,作者赋予山水以情感、生命:水在争相向前,山在竞相向上,表达了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 示例三:“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是由景而生情、因情而明志的写法,既表现了富春江的魅力,也表现了作者鄙弃名利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