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五网 全部参考答案 课时练答案 2025年同步导学案课时练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 第28页解析答案
3. 文中寄寓了萧红对鲁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说明。
答案:从日常相处看,“每夜饭后必到大陆新村来”“几乎没有间断的时候”,足见萧红对鲁迅的敬仰与亲近;一起包饺子、做韭菜合子、做荷叶饼,显示出她与鲁迅一家关系亲密融洽;梅雨季遇到晴天,便跑到鲁迅家里,表现出她对鲁迅的依赖与热爱,愿与之分享喜悦。在萧红眼中,鲁迅像“乡下的安静老人”般随和亲切。文中描写鲁迅读信、尝鱼丸、包书、深夜工作等细节,表达了她对鲁迅严谨、认真、刻苦、坚忍等美好品格的赞颂。鲁迅在萧红心中,既是文学和思想上的导师、生活中的长者,也是值得信任、亲近的朋友。全文虽无直接赞美之词,却处处流露出萧红对鲁迅的爱戴、赞美与深切怀念。
4. 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但本文却着重细致地记叙他的生活琐事、工作习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①更真实。伟人也有普通人的一面,也有自己的生活习惯,这就给读者呈现了一个活生生的、真实的鲁迅。这样的鲁迅,更让人觉得可亲。
②更直观。通篇都是对鲁迅的生活琐事、工作习惯的记叙,让我们直接感受到鲁迅在生活、工作方面的许多感人之处以及他思想、性格方面的许多特点。而这些都不是通过作者的抽象说教表现出来的。
③更有趣味。关于鲁迅的许多富有趣味的生活细节的描述,可以引起读者浓厚的阅读兴趣。
④更有表现力。从生活细节入手,使鲁迅的形象饱满起来,起到了以小见大的艺术效果。文中许广平的一句话总结得十分恰当:“周先生的做人,真是我们学不了的。哪怕一点点小事。”从小事着笔,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富有深刻内涵。
5. 文章除了写鲁迅,还写了“我”(作者萧红)、海婴、许广平。描写这些人物有什么作用?
答案:描写这些人物是为了从侧面烘托鲁迅,起到烘云托月的表达效果。①写“我”的亲见、亲闻,一是使所叙之事更为真实,二是使情感的抒发更有感人的力量。②写海婴,主要是通过海婴的年幼无知、童言无忌,从侧面表现鲁迅对孩子的慈爱。③写许广平虽然忙碌,但笑得愉快,从侧面表现鲁迅的忙碌及其一家人生活的温馨。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金岳霖先生
汪曾祺
①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金先生是我的老师沈从文先生的好朋友。沈先生当面和背后都称他为“老金”。大概时常来往的熟朋友都这样称呼他。
②金先生教逻辑。逻辑是西南联大规定文学院一年级学生的必修课,班上学生很多,上课在大教室,坐得满满的。在中学里没有听说有逻辑这门学问,大一的学生对这课很有兴趣。金先生上课有时要提问,那么多的学生,他不能都叫得上名字来,——联大是没有点名册的,他有时一上课就宣布:“今天,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回答问题。”于是所有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就都有点紧张,又有点兴奋。那时联大女生在蓝阴丹士林旗袍外面套一件红毛衣成了一种风气。——穿蓝毛衣、黄毛衣的极少。问题回答得流利清楚,也是件出风头的事。金先生很专注地听着,完了,说:“Yes!请坐!”
③有一个同学,大概是陈蕴珍,即萧珊,曾问过金先生:“您为什么要搞逻辑?”逻辑课的前一半讲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周延、不周延、归纳、演绎……还比较有意思。后半部分全是符号,简直像高等数学。她的意思是:这种学问多么枯燥!金先生的回答是:“我觉得它很好玩。”
④除了文学院大一学生必修课逻辑,金先生还开了一门“符号逻辑”,是选修课。学生里最突出的是王浩。金先生讲着讲着,有时会停下来,问:“王浩,你以为如何?”这堂课就成了他们师生二人的对话。王浩现在在国外,前些年写了一篇关于金先生的较长的文章,大概是论金先生之学的,我没有见到。
⑤王浩和我是相当熟的。前年他回国讲学,托一个同学要我给他画一张画。我给他画了几个青头菌、牛肝菌,一根大葱,两头蒜,还有一块很大的宣威火腿。——火腿是很少入画的。我在画上题了几句话,有一句是“以慰王浩异国乡情”。王浩的学问,原来是师承金先生的。一个人一生哪怕只教出一个好学生,也值得了。当然,金先生的好学生不止一个人。
⑥金先生是研究哲学的,但是他看了很多小说。从普鲁斯特到福尔摩斯,都看。听说他很爱看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有几个联大同学住在金鸡巷,楼上有一间小客厅。沈先生有时拉一个熟人去给少数爱好文学、写写东西的同学讲一点什么。金先生有一次也被拉了去。他讲的题目是《小说和哲学》。题目是沈先生给他出的。大家以为金先生一定会讲出一番道理。不料金先生讲了半天,结论却是:小说和哲学没有关系。有人问:那么《红楼梦》呢?金先生说:“《红楼梦》里的哲学不是哲学。”
⑦金先生是个单身汉,无儿无女,但是过得自得其乐。他养了一只很大的斗鸡(云南出斗鸡)。这只斗鸡能把脖子伸上来,和金先生一个桌子吃饭。他到处搜罗大梨、大石榴,拿去和别的教授的孩子比赛。比输了,就把梨或石榴送给他的小朋友,他再去买。
⑧金先生晚年深居简出。毛主席曾经对他说:“你要接触接触社会。”金先生已经八十岁了,怎么接触社会呢?他就和一个蹬平板三轮车的约好,每天载着他到王府井一带转一大圈。我想象金先生坐在平板三轮车上东张西望,那情景一定非常有趣。王府井人挤人,熙熙攘攘,谁也不会知道这位东张西望的老人是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
⑨我对金先生所知甚少。希望熟知金先生的人把金先生好好写一写。
⑩联大的许多教授都应该有人好好地写一写。
(选自《汪曾祺散文选集》,有删改)
1. 请根据文章内容,把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2. 请你结合语境,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金先生很专注地听着,完了,说:“Yes!请坐!”
3. 文章多个段落都有一个总起句,请你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4. 文章写的是金岳霖先生,为什么又在第④⑤段写到了王浩?
5. 有人认为文章写到第⑧段就可以结束了,最后两段没必要写。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1. ①
金先生以让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回答问题的方式提问
金先生给几个学生讲《小说和哲学》,结论是小说和哲学没有关系
金先生养斗鸡,与孩子们比大梨、大石榴
自得其乐

2.
这句话通过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表现了金先生对学生的关注和鼓励,同时也展现了他的风趣幽默。

3.
①总起句能够概括段落的主要内容,使文章结构更加清晰;②总起句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总起句能够为段落的展开提供明确的线索,使文章内容更加连贯。

4.
①金岳霖先生上课时用对话式的教学方式与王浩交流,表现出金岳霖先生独特的教学风格;②写王浩衬托出金岳霖先生人格魅力大,治学精深;③写王浩实际上是写金岳霖先生,“名师出高徒”,从侧面表现出金岳霖先生对王浩的影响之大。

5.
示例:最后两段有必要写。最后两段表达了作者对金先生率性自然、坦荡真诚的赤子情怀的赞美和怀念之情,表达了对西南联大不可复制的美好人事的缅怀;与开头“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相呼应,使得作者深沉的情感意味无穷。

答案:1.①金先生以让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回答问题的方式提问 ②金先生给几个学生讲《小说和哲学》,结论是小说和哲学没有关系 ③金先生养斗鸡,与孩子们比大梨、大石榴 ④自得其乐
2.这句话通过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表现了金先生对学生的关注和鼓励,同时也展现了他的风趣幽默。
3.①总起句能够概括段落的主要内容,使文章结构更加清晰;②总起句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总起句能够为段落的展开提供明确的线索,使文章内容更加连贯。
4.①金岳霖先生上课时用对话式的教学方式与王浩交流,表现出金岳霖先生独特的教学风格;②写王浩衬托出金岳霖先生人格魅力大,治学精深;③写王浩实际上是写金岳霖先生,“名师出高徒”,从侧面表现出金岳霖先生对王浩的影响之大。
5.示例:最后两段有必要写。最后两段表达了作者对金先生率性自然、坦荡真诚的赤子情怀的赞美和怀念之情,表达了对西南联大不可复制的美好人事的缅怀;与开头“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相呼应,使得作者深沉的情感意味无穷。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