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作者写了和藤野先生交往的哪四件事?这四件事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思想品质?请思考并填写下表。

答案:事件 品质 ①添改“我”抄的讲义 工作认真负责 ②纠正“我”绘的解剖图 对学生严格要求 ③关心“我”的解剖实习 热情诚恳 ④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 求实精神
4. 通过第2、3题的梳理,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作者是如何刻画藤野先生这个人物形象的。
答案:①选取了四个典型事例——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了解中国女人裹脚,准确传神地刻画出藤野先生治学严谨、做事认真、关心学生、毫无民族偏见的良师形象。②运用正侧面描写来突出人物形象。如对藤野先生的外貌、语言、动作进行直接刻画;通过他人对藤野先生衣着“模胡”的讲述,侧面表现出他生活俭朴、不拘小节的特点。③运用对比手法。如把思想狭隘、歧视中国人的日本“爱国青年”与热情诚恳帮助中国留学生的藤野先生进行对比,突出藤野先生毫无民族偏见的正直形象。
5. 本文用词精当,含义丰富。请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及作用。
(1)东京也
无
非
是这样。
(2)
大
概
是物以希为贵罢。
(3)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
正
人
君
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答案:
(1)“无非”是“不外乎”的意思,表露出作者对东京的失望之情。
(2)“大概”表示不很准确的估计,与句末语气词“罢”搭配,以诙谐的语气猜测自己受到“优待”的原因,感到自己受到的不是尊重,而是怜悯与同情。这里包含着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3)“正人君子”本指品行端正的人,这里是反语,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表现了作者对这些人的憎恶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