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AI助力守护中华文脉
——探营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周 琳 孙 青
①连日来,记者探营即将召开的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发现,AI技术不断创新,正成为守护中华文脉的好帮手;运用前沿数字科技帮助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在未来中国也可以遇见古老中国。
②走进一家科技企业的展台,一幅高清的“敦煌遗书”吸引了记者目光,在生成式AI技术的加持下,残卷正被数字化修复。公众可在不同位置扫描样本卷轴,见证AI如何通过字形修补、褪色修复、背景补全等,让古籍再次被“看见”。
③“敦煌遗书”指的是1900年在莫高窟藏经洞发现的文献,由多种文字的写本、印本、拓本组成,时间从4世纪至11世纪,内容涵盖社会、经济、文化、艺术、医药及中外文化交流等,被誉为“中国中古时代的百科全书”。
④该展位工作人员说,由于其分藏于数个国家的数十家收藏机构中,缺乏完整的联合目录,对学术界的体系化研究造成巨大干扰;岁月侵蚀,古籍还面临材料老化、环境侵蚀、内容缺失等多重考验。
⑤通过AI识别,千年时光中的残卷,被拂去岁月的痕迹,以完整姿态向关注者们“问好”。
⑥工作人员说,AI古籍修复模型具备优秀的图像处理能力,可助力古籍文献中存在的模糊、阴暗等图像质量问题的解决;模型还可以智能学习不同古籍文字风格、纸张背景,对损坏区域的字体内容、风格进行高度还原,尽量确保文字风格和背景与原古籍的一致性,修旧如旧。
⑦历史不止于书,还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智能高清滤镜”,能从4厘米长的核桃上,提取每个字只有1毫米长的微雕文字,《核舟记》蕴含的精巧、细致之美,正在被AI以另一种方式续写;站在数字人祖冲之面前,不仅可以目睹古人风采,还能互动对话,得知自己的生日和圆周率的哪一段重合……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现场,这样的AI应用别具一格。
⑧“了不起的甲骨文!”某展台展现了研究人员怎样开发甲骨文检测、识别、摹本生成、字形匹配以及释读等方向的智能算法,助推甲骨文研究加速数字化和智能化。
⑨甲骨文是汉字源头,也是
迄
今
为
止
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为古文字研究和传承、中华文明探源提供了第一手史料。但是,甲骨自然损坏速度较快,不易保存、展示、利用,且出土甲骨分散收藏于国内外。
⑩近年来,得益于AI技术的快速发展,探索AI与甲骨文研究相结合,成为新解题思路。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联合其他实验室,在吸纳业界最先进的研究资料后,开发出甲骨字检测模型,大大降低甲骨文研究的门槛。
⑪“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技术为甲骨文的破译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和机遇。我们正在尝试用数字技术助力甲骨文考释的需求,包括文法分析、释文翻译、辞例拟补、残字补全、辞例辅助缀合等。”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负责人说。
⑫前沿数字科技助力文化遗产焕新、焕活,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如同架起连接古老中国和未来中国的桥梁,让千年文明更好创新“向云端”。
(选自2024年7月3日新华网,有删改)
1. 本文第⑤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新闻中有什么作用?
2. 新闻的主体部分重点介绍了哪些内容?
3.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语言注重准确性。下面句中的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甲骨文是汉字源头,也是
迄
今
为
止
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