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下表是小明探究光斑形状后得到的实验记录(其中▢表示光斑形状为正方形,○表示光斑形状为圆形,△表示光斑形状为等边三角形)。
|小孔的形状|正方形| | |圆形| | |等边三角形| | |
|小孔的尺寸/mm|1|5|10|1|5|10|1|5|10|
|地面光斑形状|小孔距地面10cm时|▢|▢|▢|○|○|○|△|△|△|
| |小孔距地面20cm时|○|▢|▢|○|○|○|○|△|△|
| |小孔距地面40cm时|○|▢|▢|○|○|○|○|△|△|
| |小孔距地面80cm时|○|○|▢|○|○|○|○|○|△|
| |小孔距地面120cm时|○|○|○|○|○|○|○|○|○|
| |小孔距地面200cm时|○|○|○|○|○|○|○|○|○|

小明和他的同学分析上表的结果,得出了一些结论,请你帮他们补充完整。
(1)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
直线传播
形成的。
(2)由于太阳距我们很远,因此到达地面的太阳光几乎是平行的,所以当小孔到地面的距离足够小时,地面上的光斑与小孔的形状是一致的,这不是太阳的像。要使太阳通过小孔成像,必须注意小孔的大小和小孔到地面的距离,当小孔到地面的距离一定时,小孔越
小
(大/小),地面上就越容易得到太阳的像。
(3)小孔成像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
无关
(有关/无关),与物体的形状
相同
(相同/不同)。
(4)小明测出了一个光斑的直径为1.4cm,光斑到小孔的距离为1.5m;通过查阅资料知道,太阳到地球的距离约为$1.5×10^1^1m,$由此可以估算出太阳的直径约为
1.4×109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