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拓展阅读
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话说周进在省城要看贡院,金有余见他真切,只得用几个小钱同他去看。不想才到天字号,就撞死在地下。众人多慌了,只道一时中了恶。行主人道:“想是这贡院里久没有人到,阴气重了。故此周客人中了恶。”金有余道:“贤东,我扶着他,你且去做工的那里借口开水来灌他一灌。”行主人应诺,取了水来,三四个客人一齐扶着灌了下去。喉咙里咯咯的响了一声,吐出一口稠涎来。众人道:“好了!”扶着立了起来。周进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众人劝着不住。金有余道:“你看,这不是疯了么?好好到贡院来耍,你家又不死了人,为甚么‘号淘痛哭’也是的?”周进也不听见,只管伏着号板哭个不住。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哭得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金有余见不是事,同行主人一左一右架着他的膀子。他那里肯起来,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
众人七手八脚,将他扛抬了出来,贡院前一个茶棚子里坐下,劝他吃了一碗茶,犹自索鼻涕,弹眼泪,伤心不止。内中一个客人道:“周客人有甚心事,为甚到了这里这等大哭起来?”金有余道:“列位老客有所不知,我这舍舅本来原不是生意人。因他苦读了几十年的书,秀才也不曾做得一个,今日看见贡院就不觉伤心起来。”只因这一句话道着周进的真心事,于是不顾众人,又放声大哭起来。又一个客人道:“论这事只该怪我们金老客;周相公既是斯文人,为甚么带他出来做这样的事?”金有余道:“也只为赤贫之士,又无馆做,没奈何上了这一条路。”又一个客人道:“看令舅这个光景,毕竟胸中才学是好的;因没有人识得他,所以受屈到此田地。”金有余道:“他才学是有的,怎奈时运不济!”那客人道:“监生也可以进场。周相公既有才学,何不捐他一个监进场?中了,也不枉了今日这番心事。”金有余道:“我也是这般想,只是那里有这一注银子?”此时周进哭的住了。那客人道:“这也不难,现放着我这几个兄弟在此,每人拿出几十两银子,借与周相公纳监进场;若中了官,那在我们这几两银子?就是周相公不还,我们走江湖的人,那里不破掉了几两银子?何况这是好事,你众位意下如何?”众人一齐道:“‘君子成人之美’。”又道:“‘见义不为,是为无勇。’俺们有甚么不肯?只不知周相公可肯俯就?”周进道:“若得如此,便是重生父母,我周进变驴变马,也要报效!”爬到地下,就磕了几个头;众人还下礼去。金有余也称谢了众人,又吃了几碗茶。周进不再哭了,同众人说说笑笑回到行里。
次日,四位客人果然备了二百两银子,交与金有余;一切多的使费,都是金有余包办。周进又谢了众人和金有余,行主人替周进准备一席酒,请了众位。金有余将着银子上了藩库,讨出库收来。
正值宗师来省录遗,周进就录了个贡监首卷。到了八月初八日进头场,见了自己哭的所在,不觉喜出望外。自古道:“人逢喜事精神爽。”那七篇文字做得花团锦簇一般。出了场,仍旧住在行里。金有余同那几个客人,还不曾买完了货。直到放榜那日,巍然中了。
众人各各喜欢,一齐回到汶上县。拜县父母、学师,典史拿晚生帖子上门来贺。汶上县的人,不是亲的也来认亲;不相与的也来认相与。忙了个把月……到京会试又中了进士,殿在三甲,授了部属。
荏苒三年,升了御史,钦点广东学道。
(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8 年版)
1. 根据这段文字梳理一下周进的故事。①(
进贡院自杀
)→②(
清醒后大哭
)→③(
受众客捐考
)→④(
录贡监首卷
)→⑤(
受众乡人拜会
)→⑥(
乡试中进士
)→⑦(
钦点广东学道
)
2. 周进为什么在“贡院”里做出自杀行为?这说明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因他苦读了几十年的书,秀才也不曾做得一个,现在看见贡院,就不觉伤心起来。这说明周进是一个心理脆弱、受科举毒害至深的书呆子。
3. 读文中的画线句子,完成下列习题。
(1)“(周进)见了自己哭的所在,不觉喜出望外。”周进为什么喜出望外?
自己有了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梦寐以求的东西就在眼前了,所以忍不住喜出望外。
(2)“汶上县的人,不是亲的也来认亲;不相与的,也来认相与。”这句话表现了当时社会怎样的状况?
科举制度毒害了人们的灵魂,整个社会人人都趋炎附势。
4. 试分析周进和范进两人的形象的相同之处。
都是出身穷苦、地位低微的读书人,读了几十年书还没有考中秀才,心下苦闷异常;他们都深受科举制度的毒害,而不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