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快速阅读课文,完成学习任务单一。
| 造人原因 | ①______ |
| 造人方法 | ②______③______ |
| 绵延方法 | ④______ |
答案:① 改变世间的荒凉寂寞 ② 揉泥成团造人 ③ 挥藤洒泥造人 ④ 男女配合,创造后代
2. 用一句话复述故事情节。
在荒凉的原野上行走的女娲,因感到孤独寂寞,用抟黄泥、洒泥浆的方法造出了人,后来又把人分为男女,让他们配合创造后代,人类便世代绵延了下来。
答案:在荒凉的原野上行走的女娲,因感到孤独寂寞,用抟黄泥、洒泥浆的方法造出了人,后来又把人分为男女,让他们配合创造后代,人类便世代绵延了下来。
3. 发挥想象,灵活运用动作、心理描写,以被女娲造出的第一个“人”的叙述视角,讲述“女娲造人”的故事。
我睁开眼,发现我的眼前蹲着一位女神,我想她应该是我的妈妈吧!于是我兴奋地手舞足蹈:“妈妈!”她听到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并给我取名为“人”。后来,妈妈夜以继日地工作,我的伙伴也越来越多,但是妈妈却看起来越来越疲惫了。有一天她挥藤洒泥,于是一下子出现了许多笑着跳着的小人,“妈妈,妈妈”的喊声震响周围。最后,妈妈把我们分为男女,让我们自己创造后代,于是我们人类便越来越多了。
答案:[示例]我睁开眼,发现我的眼前蹲着一位女神,我想她应该是我的妈妈吧!于是我兴奋地手舞足蹈:“妈妈!”她听到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并给我取名为“人”。后来,妈妈夜以继日地工作,我的伙伴也越来越多,但是妈妈却看起来越来越疲惫了。有一天她挥藤洒泥,于是一下子出现了许多笑着跳着的小人,“妈妈,妈妈”的喊声震响周围。最后,妈妈把我们分为男女,让我们自己创造后代,于是我们人类便越来越多了。
4. 课文是根据《风俗通》等古籍中的有关记述改写的。将课文与下面的文段对比,看看课文主要增添了哪些内容,又做了怎样的删减,完成学习任务单二。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务剧,力不暇供,乃引絙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者,絙人也。
女娲祷祠神,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
——《风俗通》
| 增添的内容 | ①______ |
| 增添后的效果 | ②______ |
| 删减的内容 | ③______ |
| 删减的原因 | ④______ |
| 你对增删处理的评价 | ⑤______ |
答案:① 女娲造人的动机、造人的具体过程、人造出后的欢快场面、女娲的心理活动。 ② 将女娲塑造成了一个充满人性的神的形象。 ③ 捏土人和藤泥人的身份区别。 ④ 这是封建“阶级烙印”,删除后体现了人人平等的进步观念。 ⑤ 通过增删,不仅使得情节和人物更加生动形象,同时更符合当下读者的世界观和阅读期待,拉近了读者与神话故事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