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五网 全部参考答案 练习与测试答案 2025年练习与测试三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 第4页解析答案
二、品一品加点的词语,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例: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东风一吹,燕子便返回了家乡。草地上,数不清的野花
笑着点头
。细长的柳枝
跳起了舞

答案:草地上,数不清的野花笑着点头。细长的柳枝跳起了舞。
三、体会诗一般的语言,完成练习。
对岸
[印度]泰戈尔
我渴望到河的对岸去。
在那边,好些船只一行儿系在竹竿上;
人们在早晨乘船渡过那边去,肩上扛着犁头,去耕耘他们的远处的田;
在那边,牧人使他们鸣叫着的牛游泳到河旁的牧场去。
妈妈,如果你不在意,我长大的时候,要做这渡船的船夫。
据说有好些古怪的池塘藏在这个高岸之后。
雨过去了,一群一群的野鹜(wù)飞到那里去,茂盛的芦苇在岸边四围生长,水鸟在那里生蛋;
竹鸡带着跳舞的尾巴,将它们细小的足迹印在洁净的软泥上;
黄昏的时候,长草顶着白花,邀月光在长草的波浪上浮游。
妈妈,如果你不在意,我长大的时候,要做这渡船的船夫。
我要自此岸至彼岸,渡过来,渡过去,所有村中正在那儿沐浴的男孩女孩,都要诧(chà)异地望着我。
太阳升到中天,早晨变为正午了,我将跑到你那里去,说道:“妈妈,我饿了!”
一天完了,影子俯伏在树底下,我便要在黄昏中回家来。
妈妈,如果你不在意,我长大的时候,要做这渡船的船夫。
(郑振铎 译)
1. 默读短文,思考三部分所写内容,选择相应选项。
第一部分(
C
) 第二部分(
A
) 第三部分(
B
)
A. 动植物自由活动生长 B. 成为船夫往返两岸 C. 人们耕耘放牧
2. “黄昏的时候,长草顶着白花,邀月光在长草的波浪上浮游。”这句话中的词语“浮游”让月光富有动感,让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
月光在长满青草的岸边轻轻地游动
3. “妈妈,如果你不在意,我长大的时候,要做这渡船的船夫。”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了三次,其作用是(
ABD
)。(多选)
A. 以“妈妈,如果你不在意”开头,体现孩子对母亲的依恋。
B. 反复强调“要做这渡船的船夫”,表达孩子坚定的选择。
C. 强调渡船工作的枯燥乏味,与对岸的美好生活形成对比。
D. 层层递进,展现孩子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阅读理解和语言赏析能力。针对第一个问题,需要通过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来得出答案。第二个问题要求分析句子中的修辞手法并想象画面,这需要学生对语言有敏锐的感知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第三个问题则是对文章结构和主题的理解,需要学生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作用,以及它如何与文章的整体主题和情感相呼应。
【答案】:
1.
第一部分(C) 第二部分(A) 第三部分(B)
解析:第一部分描述了人们在河对岸的耕耘和放牧活动,对应选项C;第二部分描述了对岸的动植物自由活动生长的情景,对应选项A;第三部分则表达了孩子渴望成为船夫,往返于两岸之间的愿望,对应选项B。
2. “浮游”;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月光在长满青草的岸边轻轻地游动
3. ABD
解析: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首先以“妈妈,如果你不在意”开头,体现了孩子对母亲的深厚情感和依恋(A项正确);其次,通过反复强调“要做这渡船的船夫”,表达了孩子对于这一选择的坚定和执着(B项正确);最后,这种反复出现的句式也层层递进,展现了孩子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D项正确)。而C项“强调渡船工作的枯燥乏味,与对岸的美好生活形成对比”并未在文中体现,故不选。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