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某校生物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实验中所得数据见下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C
)。
|植被环境|空气相对湿度的平均值/%|
|裸地|55.9|
|草坪|63.7|
|灌木丛|69.7|

A.该实验的变量是空气湿度
B.该实验应选择在水源丰富的地方进行
C.该实验中作为对照组的是裸地
D.草坪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大于灌木丛
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实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选项:该实验是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实验的变量应该是植被环境(裸地、草坪、灌木丛),而不是空气湿度,空气湿度是本实验的测量指标,故A选项错误。
B选项: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实验的关键在于设置不同的植被环境进行对比,而不是选择在水源丰富的地方进行,水源丰富的地方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影响实验的准确性,故B选项错误。
C选项:在对照实验中,一般把经过控制处理的一组(人为改变条件的一组)称为实验组,未作处理的一组(自然状态或已知影响因素的一组)称为对照组。本实验中,裸地是没有植被覆盖的,属于自然状态,作为对照组,而草坪和灌木丛是经过人为设置不同植被环境的,属于实验组,故C选项正确。
D选项: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灌木丛的空气相对湿度平均值为69.7%,草坪的空气相对湿度平均值为63.7%,说明灌木丛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大于草坪,故D选项错误。
【答案】:C
6. 小明想知道植物体内的什么结构具有运输水分的功能,他用红墨水将清水染红,然后把百合花插入水中,一段时间后观察花瓣和叶的颜色变化。他采取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A
)。
A.观察和实验
B.调查和测量
C.控制变量法
D.模型建构法
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学研究方法的识别与应用。小明通过用红墨水将清水染红,并把百合花插入水中,观察花瓣和叶的颜色变化,这是一个典型的实验过程,同时他还观察了实验后的结果,即花瓣和叶的颜色变化。我们需要从给定的选项中判断小明主要采用了哪些研究方法。
A选项“观察和实验”恰好对应了小明的行为,他既进行了实验(用红墨水染红清水并插入百合花),又进行了观察(观察花瓣和叶的颜色变化)。
B选项“调查和测量”与小明的行为不符,因为他没有进行广泛的调查或精确的测量。
C选项“控制变量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实验中的控制思想,但小明的实验并没有特别强调对多个变量的严格控制,因此这不是主要的研究方法。
D选项“模型建构法”与小明的行为完全不符,因为他没有构建任何模型来模拟或解释现象。
综上所述,小明主要采用了观察和实验的研究方法,故A选项正确。
【答案】:A
7.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下列目镜和物镜的组合中,能使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的是(
A
)。
目镜 物镜
5× 10× 12.5× 40× 10× 5×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①和⑥
B.②和⑥
C.①和④
D.③和④
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与视野中细胞数目的关系。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由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共同决定的,即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在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就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数目越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数目越少。因此,要使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需要选择放大倍数最小的目镜和物镜组合。
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分别有:目镜$5×$、$10×$、$12.5×$,物镜$10×$、$40×$、$5×$。计算各组合的放大倍数:①和⑤组合:$5×10=50$(倍),①和⑥组合:$5×5=25$(倍),②和⑤组合:$10×10=100$(倍),②和④组合:$10×40=400$(倍),③和④组合:$12.5×40=500$(倍),①和④组合:$5×40=200$(倍)。
比较各组合的放大倍数,发现①和⑥的组合放大倍数最小,为25倍。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