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荒漠植物梭梭在荒漠环境(a)和人工创设的最适环境(b)中的构型(即植物的根、茎、叶、芽等空间排列的表现形式)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a 环境中的构型
b 环境中的构型

A.a、b 环境中的构型不同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B.a、b 环境中的构型不同体现了生物对生物的影响
C.a、b 环境中的构型不同表明梭梭不能适应荒漠环境
D.a、b 环境中的构型不同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包括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以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A选项,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梭梭在荒漠环境(a)和人工创设的最适环境(b)中的构型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是由于两种环境条件(如水分、土壤、温度等)的不同所导致的。这正好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即环境条件的改变会引起生物体形态、结构或生理功能的相应变化。因此,A选项正确。
B选项,题目中描述的是梭梭在两种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构型差异,并没有涉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或影响。因此,B选项错误。
C选项,梭梭在荒漠环境(a)中的构型是其对荒漠环境的一种适应方式。这种构型可能有助于梭梭在荒漠环境中更好地吸收水分、减少水分蒸发、抵御风沙等。因此,不能仅凭构型差异就判断梭梭不能适应荒漠环境。C选项错误。
D选项,虽然生物确实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改变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但题目中描述的是梭梭在两种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构型差异,这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而不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因此,D选项错误。
【答案】:A
10. 请将下列生命现象与其反映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用线连起来。
①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A.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② 大树底下好乘凉 B.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③ 枯叶蝶的形态与枯叶相似 C.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④ 苔藓植物矮小,能保持水土
⑤ 春江水暖鸭先知
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包括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①“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描述的是由于山寺海拔较高,温度较低,导致桃花盛开的时间较晚。这反映了环境(温度)对生物(桃花)的影响。因此,对应A.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②“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因为大树的枝叶遮挡了阳光,使得树下温度较低,提供了阴凉的环境。这反映了生物(大树)对环境(温度)的影响。因此,对应B.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③“枯叶蝶的形态与枯叶相似”是枯叶蝶为了躲避天敌而进化出的一种保护色,使其形态与枯叶相似,从而更容易在环境中隐藏。这反映了生物(枯叶蝶)对环境(枯叶环境)的适应。因此,对应C.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④“苔藓植物矮小,能保持水土”描述的是苔藓植物由于其矮小的形态,能够有效地减缓水流速度,减少水土流失,从而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这反映了生物(苔藓植物)对环境(水土)的影响。因此,对应B.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但此处需注意,由于题目已给出B选项为“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且④确实反映的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所以直接选用B,但在实际分类中,我们更侧重于理解其背后的生态关系)。
⑤“春江水暖鸭先知”描述的是鸭子能够感知到江水温度的变化,这反映了环境(水温)对生物(鸭子)的影响。因此,对应A.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答案】:①---A;②---B;③---C;④---B;⑤---A。
11. 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 1:下页图中的两只狐,一只是生活在北极的北极狐,另一只是生活在非洲沙漠的耳廓狐。

资料 2:有些地区的海冰会随着季节变迁而形成和消失,但北极圈中有一定比例的海冰能终年不化。据统计,1984 年北冰洋中时间超过 4 年的海冰面积约为$ 3.10×10^6 km^2,$而 2019 年该地区时间超过 4 年的海冰面积已缩减至约$ 1.16×10^5 km^2。$这说明地球在变暖。
(1)图
乙
所示的是北极狐,推测理由是
乙狐耳朵小、毛厚,有利于减少热量散失,适应寒冷环境
。
(2)由两种狐的头部某些特征可以说明,生物的形态结构往往与
生存环境
相适应。
(3)如果地球变暖进一步加剧,那么北极狐的命运可能会是怎样的?
数量减少甚至灭绝。
答案:(1)乙;乙狐耳朵小、毛厚,有利于减少热量散失,适应寒冷环境。
(2)生存环境
(3)数量减少甚至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