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五网 全部参考答案 补充习题答案 2025年补充习题江苏七年级生物上册苏科版 第10页解析答案
12. 光学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可以折射光线、放大图像。下图是一组物镜和目镜的镜头以及物镜与载玻片不同距离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如果用光学显微镜的低倍镜观察物体,那么应选择的一组镜头是
①④
(填序号)。如果用高倍镜观察物体,那么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表示准确的是
(填序号)。
(2)如果视野中的物像偏左上方,要将其移至视野的中央,那么载玻片应该向
左上
方移动。
(3)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实际直径约0.1 mm的物体时,看到它的物像直径约为5 mm。如果使用的目镜是5×,那么使用的物镜最可能是
10×

答案:【解析】:
(1)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低倍镜下观察时,应选择放大倍数小的镜头组合,即长目镜和短物镜。
由图可知,$①②$为物镜,其判断依据是物镜上有螺纹,且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因此低倍物镜应选短物镜$①$;
$③④$为目镜,其判断依据是目镜无螺纹,且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因此低倍目镜应选长目镜$④$。
高倍镜下观察时,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近,由图可知,$⑤$中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近,$⑥$中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远,因此高倍镜下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表示准确的是$⑤$。
(2)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上下、左右都颠倒的像,因此如果视野中的物像偏左上方,实际上物体偏右下方,要将其移至视野的中央,应将载玻片向左上方移动,即载玻片的移动方向与物像的移动方向相反。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已知看到物像直径约为$5mm$,物体实际直径约$0.1mm$,则放大倍数为$5÷0.1 = 50$倍。
已知目镜是$5×$,设物镜放大倍数为$x$,则$5× x = 50$,解得$x = 10$,所以使用的物镜最可能是$10×$。
【答案】:
(1)$①④$;$⑤$
(2)左上
(3)$10×$
13. 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1928年的一天,英国科学家弗莱明在检查培养皿中葡萄球菌的变化时,发现靠近窗户的一个培养皿里出现了青霉菌菌落,奇怪的是,青霉菌的周围没有葡萄球菌菌落。他苦苦地思索:难道青霉菌能阻止葡萄球菌生长和繁殖?想到这一点,弗莱明立刻兴奋地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发现青霉菌附近的葡萄球菌已经全部死亡。他决定在培养基中继续培养和观察青霉菌。
之后,弗莱明进行了一系列实验:他先用一根线蘸上葡萄球菌培养液,再将这根线放到青霉菌的培养皿中,几个小时后,葡萄球菌全部死亡;接着,他分别把带有白喉杆菌、链球菌、炭疽杆菌的线放进培养青霉菌的培养皿中,这些细菌也很快死亡后来,他又把青霉菌培养滤液稀释10倍甚至100倍,杀菌效果仍然很好。他把这种青霉菌分泌的杀菌物质称为青霉素。这一发现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
(1)弗莱明在这个实验中提出的问题是什么?
(2)弗莱明作出的假设是什么?他作出这个假设的基础是什么?
(3)弗莱明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答案:(1)难道青霉菌能阻止葡萄球菌生长和繁殖?
(2)假设:青霉菌能阻止葡萄球菌生长和繁殖。基础:靠近窗户的培养皿里青霉菌菌落周围没有葡萄球菌菌落。
(3)青霉菌能分泌杀菌物质(青霉素),且该物质对葡萄球菌、白喉杆菌、链球菌、炭疽杆菌等细菌有良好的杀菌效果,稀释后杀菌效果仍然很好。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