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小艺读诗后的感受,完成练习。
读了“有的人活(
B
)着,他已经死(
D
)了;有的人死(
C
)了,他还活(
A
)着”,我知道,在臧克家的心中,鲁迅的精神是不朽(
xiǔ
)的。
(1)用“√”给“朽”选择正确的读音。
(2)理解加点字在句子中表达的不同情感,选一选,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A. 对鲁迅伟大一生的充分肯定和赞美 B. 对统治者、压迫者的鄙夷和轻蔑
C. 对鲁迅逝去的惋惜和怀念 D. 对统治者、压迫者的痛恨和咒骂
答案:
(1)xiǔ
(2)B D C A
2. 小全由文中的诗句联想到了一些词语,请你读一读,选一选。
A. 舍己为人 B. 流芳百世 C. 臭名昭著 D. 恨之入骨 E. 无私奉献
(1)由“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这句诗,我想到的形容人物品质的词语有
A
、
E
。
(2)“把名字刻入石头”是想
B
,可“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说明早已
C
。
答案:
(1)A E
(2)B C
3. 阅读诗歌,完成练习。(江苏省真题仿练)
两种人
在生活的舞台上,有两种人,
一种人,高高在上,把名利看重,
名字刻在奖杯上,想让它永不尘封。
出行前呼后拥,享受着虚荣的尊崇,
可在人们心中,他却如尘埃般空洞。
另一种人,默默扎根在平凡之中,
从不把功绩歌颂,只把责任担在胸。
为他人排忧解难,如春雨润物无声,
名字或许不被众人传颂,
但他的精神,如璀璨星辰照亮夜空。
前一种人,人们走过他的身旁,
心中满是不屑,甚至不愿多望一眼。
后一种人,人们路过他的曾经,
都会停下脚步,满怀敬意与思念。
啊,在这世间,生命的价值各有不同,
是做那虚荣的前者,还是奉献的后者?
答案,就在每个人的心中。
(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是哪一项?(
C
)
A. 诗中通过对两种人的描写,表达了对不同价值观的看法。
B. 前一种人追求名利,却得不到人们的尊重。
C. 后一种人因为不追求名利,所以被人们遗忘。
D. 这首诗告诉我们要做有奉献精神、对社会有用的人。
(2)结合生活实际,写一写你身边默默奉献的人。
小区的保安叔叔每天坚守岗位,不管严寒酷暑,认真登记外来人员,巡逻小区,保障居民安全,从不炫耀自己的工作,默默守护着大家。
答案:
(1)C
(2)示例:小区的保安叔叔每天坚守岗位,不管严寒酷暑,认真登记外来人员,巡逻小区,保障居民安全,从不炫耀自己的工作,默默守护着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