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采访另一片绿的创造者。读一读,完成练习。(江苏省苏州市真题)
种树老人死了,死后没有一副棺材。他什么东西都没留下,只留下一片树林。
种树老人长得很丑,很矮,一辈子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临死的时候,他对从远方来的侄子说:“死了,就在沙丘刨个坑,把我埋在树林里,千万不要用什么棺材。”
老人对树像对自己的孩子,从不舍得毁坏,哪怕自己住的棚子没一根檩(lǐn)条,哪怕自己吃不上饭,生不起火,也没有毁过一棵树。老人对自己的树有一种天生的灵性,仿佛那就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哪怕有一点儿动静,老人都能快速地赶过去,用自己的头,自己的斧子,自己的大黄狗,把树保护起来。
十年过去了,村里人都盖上了新房,用起了拖拉机。只有老人仍住在自己的土棚子里,领着黄狗转来转去,修树剪树,看调皮的松鼠,快乐的喜鹊,爱叫的乌鸦……直到老人死去。
来年春天,老人的坟上长出了一棵树,矮小但很粗壮。人们都说:那是种树老人。
老人种了一辈子树,把自己也种进了树里。(本文作者陈德春,选入时有改动)
(1)哪些句子写出了“老人对树像对自己的孩子”?请用“____”在文中画出来。
____从不舍得毁坏,哪怕自己住的棚子没一根檩条,哪怕自己吃不上饭,生不起火,也没有毁过一棵树。____
(2)读文中画“﹏﹏ ”的句子,这些描写采用了____
对比
____的表现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
表现出老人生活简朴,突出老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____。
(3)“老人的坟上长出了一棵树,矮小但很粗壮。人们都说:那是种树老人。”这两句话与上文的哪处语句相照应?用“____”画出来。
____种树老人长得很丑,很矮,一辈子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临死的时候,他对从远方来的侄子说:“死了,就在沙丘刨个坑,把我埋在树林里,千万不要用什么棺材。”____
这两句话的含义是____
种树老人的生命和精神在树的身上得到了体现和延续,赞美了老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____。
(4)读最后一句话,这句话应该这样理解:____
老人种树、爱树,把自己当作树的一部分,充分表现了老人保护环境、乐于奉献的精神,人们永远都会记住他的崇高精神。
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