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辛亥革命》说课稿

信息发布者:陈芳老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辛亥革命》说课稿
澄迈美亭学校  王坤
大家好!我是来自美亭学校的王坤,我说课的题目是:《辛亥革命》。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教学反思五大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的第8课《辛亥革命》。本课教材安排了孙中山创建革命党和武昌起义两个子目内容。两项内容之间是相互联系与递进的关系,在掌握辛亥革命基本史实的基础上,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基础上学习的,也是为后面学习《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作铺垫,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回顾中国20世纪三次历史性巨变,第一次就是辛亥革命,它也是中国近代化艰难起步进程中的重要环节。
3、教学目标
新课标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如下:
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拟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
⑵过程与方法
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查找有关材料,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意识。
在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的指引下,结合学生知识储备,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
⒋教学重难点 
⑴重点:辛亥革命的准备、爆发及影响。
依据:辛亥革命是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迈出了近代化探索实质性的一步,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而教材中的每个环节作为辛亥革命的一部分,无法拆分,故将辛亥革命的整个过程作为重点。
⑵难点: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依据:教材中的两个子目之间是一种相互联系与递进关系,孙中山的建党活动和武昌起义是作为一般了解层次提出来的,而历史意义是作为运用层次要求提出来的,这种安排符合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在基本史实的基础上,提供史料,引导学生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二、说教法学法
1、学情分析
学生前置的基础知识:本课之前学生已学习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知道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都救不了内外交困的中国。了解了这一背景,具备了学习辛亥革命的基础知识。
学生前置的基本技能: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年学习中国历史的经验,对历史事件发展的全过程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具备了学习辛亥革命的基本技能。
学生学习障碍:八年级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不强,对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有较大的难度。通过本课的教学,能有效的解决学生这方面的困难。
2、教法
根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本课内容特点和学生学情,我在本课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重点采用自主探究教学法:通过问题—探究的模式,促使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学习,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学法
我在学法指导上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学习的快乐。
三、说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部分完成。
(一)路在何方(新课引入3分钟)  (二)革命道路(新课学习36分钟)
(三)情感升华(4分钟)          (四)布置作业(2分钟)
(一)路在何方(新课引入3分钟)
问题:在前两课中,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学习了这两课你知道了什么?(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都救不了内外交困的中国。)
追问:到底挽救中国的道路在哪里?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点题:在这时的中国有一位伟人孙中山先生,他提出:只有革命才能救中国!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辛亥革命》(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回答问题让学生认识到在这种情形下,势必会发生一场革命。教师顺势引出课题。
(二)革命道路(新课学习36分钟)
说明:本环节是这一课的重点所在,从四个方面引导学生突破重点。
第一讲:辛亥革命的准备阶段
问题1:为了革命,孙中山先生组织了哪些革命团体?(板书)
结合图片和阅读课文回答问题并填表。
  1905年同盟会成立
年代        事迹        性质
1894        组织兴中会        第一个革命团体
1905        成立中国同盟会          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政党
问题2:为了革命,孙中山先生提出哪些指导思想?(板书)
同盟会革命纲领(板书):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板书):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思考:同盟会革命纲领和三民主义有什么关系?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族主义;建立民国——民权主义;平均地权——民生主义。(投影)
问题3:为了革命,孙中山先生进行了哪些武装起义?结果怎样?(投影)
如萍浏醴起义、浙皖起义、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等,这些起义都失败了。
设计意图:在此我采取问题—探究的学习模式。问题的设置既考虑到内容的逻辑顺序,又顾及了学生的心理状况,用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同时突出教学重点。
过渡:同盟会成立后,各地革命党人发动多次武装起义,如萍浏醴起义、浙皖起义、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等,这些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们推动革命高潮的到来,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
第二讲:辛亥革命的经过
武昌起义:我带领学生一起观看武昌起义视频,感受革命党人为救国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震撼气势,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起义的时间、地点、结果。
时间:1911年10月10日;地点:武昌;结果:武昌起义后,全国十几个省响应(动画演示),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
设计意图:情景再现,夯实基础,突出教学重点。
第三讲:辛亥革命的结果
民国建立:武昌起义成功后,不到半年时间,14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统治,清政府土崩瓦解。于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建立民国, 孙中山当选临时大总统。
因为自1912年到今年是100年,所以提问:民国建立到今年多少年了?
然而,民国建立不久,由于帝国主义的支持,孙中山等资产阶级的软弱,加上袁世凯的两面手段,孙中山被迫让位,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
第四讲: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过渡:对于袁世凯窃取了革命胜利的果实,所以(引出问题4)
问题4:有人说:“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指导方法:用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去评价历史事件。
提示:衡量一场革命的成败,关键是看革命的根本目的和预定目标是否或者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讨论,分析,交流。
教师活动:教师巡视,引导学生讨论。
归纳:同意这种说。
(1)因为辛亥革命作为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根本目的是要推翻帝国主义压迫,铲除封建制度,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其直接目标是要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从直接结果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长达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中华民国成立后,民国政府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因而辛亥革命成功了。
(3)从最终结果看,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大地主买办阶级代表袁世凯窃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所以说辛亥革命是失败了。
设计意图:引导讨论辛亥革命的意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情感升华(4分钟)
过渡:虽然辛亥革命最终的结果是失败了,但是,孙中山先生对中华民族做出的伟大贡献的不可磨灭的。我们来看一看,胡锦涛总书记对他的高度评价。
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 ——孙中山
孙中山先生对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贡献,我们永远缅怀他为民族独立、社会进步、人民幸福所建立的历史功勋。               
——胡锦涛在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四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请运用孙中山名言和胡锦涛总书记对其评价,谈谈孙中山先生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热爱祖国!坚韧不拔!与时俱进!
作为一名中学生该如何发扬这些精神呢?
继承遗志,自强不息,振兴中华
(四)布置作业(2分钟)
1、必做题:孙中山大事记(分别展现几种表达方式:学生可能是表格法或图示法或列举法。)
2、选做题:小明的爷爷是台湾老兵,近日他回乡探亲,小明问他多大年龄了,爷爷回答说:“我是民国18年出生的,请你帮助小明算一算他爷爷的年龄?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即面向全体学生,也考虑到了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和历史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节课的重点,更是一节课的灵魂。既是重点就不能过于繁琐;既是灵魂就不可过于平淡。根据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我是这样进行板书设计的:

同时,板书既可以让学生梳理一节课的知识点,也可以让老师完整的清晰的具体的反思一节课的好坏。
五、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问题设置灵活,课堂气氛活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注重知识有效落实,又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更注重彰显历史教育的人文性,较为充分地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但由于时间限制,有些问题没有预设的深入,加之本人水平有限,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同仁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本页答案点评

用户评论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