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农业大学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所在城市:湖南长沙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农大路一号

湖南农业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哲学类专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解读
【专业名称】国际经济与贸易
【专业简介】
专业发展历程
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2003年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设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前身是湖南农业大学原经济贸易学院贸易经济系1994年开始招生的贸易经济本科专业。办学18年来,为社会培养了大批贸易类人才,许多毕业生已成为省内外各级政府贸易管理部门和贸易公司的业务骨干和负责人。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自成立以来得到了学校的高度重视和支持,2006年被评为校级重点学科。
专业办学定位
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足湖南、面向城乡建设本科教育层次,培养既掌握国际贸易所需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政策与法规,具有较强的涉外商贸业务实践能力,适应涉外企业发展需要,又充分体现农林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办学特色,服务于城乡经济的知识结构合理、综合素质高、特色明显的高级管理和应用型人才。
专业办学特色
1、专业定位:融合中国对外经贸人才需求与区域经济发展人才需求特点
2OO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的第143位成员。
入世十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十年来出口规模增长4.9倍,进口增长4.7倍;吸收外资稳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对外投资2002年到2010年年均增速接近50%。开放型经济的迅猛发展,有效促进了中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2009年,我国货物出口额超过德国居世界第一位,2010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29728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国际经济与贸易行业是我国目前最具增长潜力的行业。
湖南在农业发展和产业化、国际化进程中衍生了一大批农产品进出口企业、农业生产资料进出口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生产经营加工企业,它们中越来越多地瞄准国际市场。因此,农产品国际市场的开拓,农产品国际技术标准和贸易壁垒知识的普及,和农产品进出口企业的经营管理都需要大量的既掌握经营管理和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和一般技能,又了解农村市场或者掌握农产品基本知识,并对农业农村农民有深厚感情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门人才。
湖南农业大学在农科类学科以及涉农学科方面有很强的优势和丰富的资源,这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的依托,也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办学的特色定位奠定了基础。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积淀的湖南农大精神,所确定的服务“三农”的办学定位,所形成的学研产相结合的办学特色,成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遵从的基本要求和原则。
适应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要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必须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一般技能,即学生通过对国际经济与贸易及涉外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学习和涉外经贸实务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一般国际经贸问题的基本能力。
同时,考虑到湖南作为正在崛起中的中部农业大省的实际,要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必须掌握有关农业、农村、农民和农产品的基本知识,包括农业经济、发展经济学、世界农业经济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农产品贸易知识或技能。
为此,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设立与办学过程中,始终体现了立足湖南,服务“三农”的共同价值取向,构建了面向涉农进出口企业和农产品贸易培养国际经贸专门人才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2、建立特色鲜明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明确了与特色专业定位相匹配的业务知识与专业技能培养的两个方面的要求。
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及涉外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和涉外经贸实务方面专业技能,同时必须掌握有关农业、农村、农民和农产品的基本知识。
二是构建与专业特色定位相匹配的课程体系。所有课程分为四个模块:公共基础课模块、专业基础课模块、共性专业课模块、涉农特色专业课模块,如图1所示。
这四大模块课程,根据学校的课程分类,又包括五种类型: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公共基础课模块、专业基础课模块根据国家专业目录和学校的统一要求设置。专业主干课设置了国际贸易学、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销和跨国公司经营、国际金融等。
专业选修课中,列入了涉农特色专业课模块4门课程供学生选修,包括农产品国际贸易、世界农业经济、农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公共选修课中,可供国贸专业学生选修的涉农课程有17门。
三是课程内容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理论课教学坚持重点突出,覆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同时结合宽口径、应用型人才发展的需求和社会实际情况变化所需,我们在实务课程建设方面,一是鼓励中青年骨干教师多走向社会,与企业、海关紧密联系,将社会最新需求及时反馈到课程建设当中来,二是购买实务型教学软件,建立上机操作实验室,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实务操作流程。同时,在法律、营销等方面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多参与相关资格证书的考试,尽早取得职业从业资格,以为将来走进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在课堂教学中贯彻突出理论联系实际以及应用能力培养要求。
开设的《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商务英语》、《国际市场营销》等实务课程,在教学环节方面突出经典案例分析和应用,强化学生的务实能力和操作能力,取得了较好成效,既提高了课程吸引力,也较好地达到了课程内容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要求。
五建立实习基地,拓展学生创新和创业能力。建立了若干实习基地并签署了实习基地协议。
同时还广泛加强与企业深入而广泛的合作,将企业创新理念融入教学,将企业经营管理知识渗透进入课堂,以提升学生的创业与就业能力。
3、重视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的实践教学环节训练
大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从而为他们接受具体的技能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奠定基础。由此,我们重视加强学生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和自我更新知识等方面能力的培养。
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经过多年来的全方位改革,在实践教学的多个环节及多个层面上进行探索创新,从实践教学时数比例、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考核指标和评价手段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特色,根据人才的培养规律及岗位职业要求,突出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专业学生在实践调查和数据获取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外贸业务能力以及书写和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人际沟通和交往能力等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1)寒暑假社会调查。要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在第三学期暑假和第四学期寒假深入基层、进出口管理部门、进出口贸易公司和农产品加工贸易企业进行实地调查、访问,要求学生用事实和数据说话,发掘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准确提炼观点,论据充分,并找到切实可行的问题解决方案,提交一篇调查报告报告。
(2)课程论文环节。课程论文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它是整个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其主要任务是拓展学生专业视野,激发学生专业情感,激活学生专业兴趣,培养学生的专业分析能力。
教学计划明确规定学生在两门专业课《国际贸易学》、《跨国公司经营》的学习过程中必须撰写课程论文,每一次课程论文计1个学分。要求学生从相关理论视角,在教师的指导下选定一个现实问题,采用各种科技文献检索法和实地调查法,在掌握该问题的国内外研究动态的基础上设计该问题的研究思路和基本框架,完成一篇5000字左右的论文。(3)模拟实验。
为了帮助学生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外贸企业开展外贸进出口业务的实际工作流程,熟悉企业经营管理和对外业务往来的实际操作,熟悉国家海关管理及相关外贸管理的规则与运用,我们给学生设计了“电子商务实验”、“外贸单证缮制教学实习”和“进出口业务流程综合实验”等实训环节。(4)毕业实习。毕业实习是大学学习阶段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它既能让学生把本科阶段所学的各种理论、技术和方法运用到市场和企业之中去,以提高分析和解决实践工作的能力,又能为毕业生顺利走向工作岗位架设桥梁。
毕业实习是大学生活的最后一个学习阶段,跨过了这一阶段,学生的社会身份即将发生重大变化,即由学生转变为一个实实在在的社会人,毕业实习的心理调适过程可以为学生毕业后快速融入社会、求得发展先机奠定基础。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实习收集企业或市场资料信息,为完成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做好数据和资料的准备。
专业依托学科水平
该专业依托学科实力雄厚,目前具有产业生态与管理二级学科博士点,企业管理、产业生态与管理2个学术学位硕士点,同时有工商管理(MBA)和农业推广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
另外,学院还设有一个校级的“涉农企业研究所”,同时还在积极申报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湖南省涉农企业发展研究中心”。
【师资力量】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拥有一支业务能力强、有敬业精神、发展后劲足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13人(含1名兼职)。
从职称看,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10人,高级职称、中级职称的比例为23%、77% 。现有硕士生导师 1 人。教师中有博士4人,在读博士5人,全部教师具有具有硕士学位;从年龄看,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9人,36至50岁的教师4人,比例分别为69.23%、30.77%。
(见表1、表2)
表1 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学位结构、职称结构情况表
结构
年龄结构
学位结构
职称结构
层次
35岁以下
36-45岁
46-55岁
博士
硕士
学士
正高
副高
中级
人数
9
3
1
4
9
0
1
2
10
比例%
69.23%
23.08%
7.69%
30.77%
69.23%
0%
7.69%
15.38%
7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