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校友
西安交通大学
211工程 985工程 自主招生 研究生院 国防生 卓越计划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所在城市:陕西西安 地址: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

西安交通大学名人校友

  • 张光斗

    1945年回国任资源委员会全国水电工程总处设计组主任工程师、总工程师。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清华大学水工结构教研组主任、副系主任、系主任、副校长、校务委员会副主任。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后改为院士)。同年,任中国科学院水工研究室主任。1958年任水利电力部、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院长兼总工程师。1960年任清华大学高坝及高速水流研究室主任。1978年任清华大学副校长,兼任水利电力部水利水电科研院院长。1981年当选为墨西哥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同年获美国加州大学哈斯国际奖。1983年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主席团成员。1978年任中国水利学会副理事长,《水利学报》主编。1980年任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副总主编。

  • 夏培肃

     夏培肃,1923年7月28日出生于重庆市,原籍四川江津。她上了4年半小学后,因病辍学。1937年以同等学历考上重庆南开中学(当时称南渝中学)高中。1939年转学到国立第九中学。1940年考入中央大学电机系,1945年毕业后至1947年为交通大学电信研究所研究生。1947年赴英国爱丁堡大学电机系学习,1950年获博士学位后留校做博士后。 1951年,夏培肃回国,任清华大学电机系电讯网络研究室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1953年至1956年先后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和近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其后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 早在上大学期间,夏培肃就对数学和电路理论有浓厚的兴趣,除了电机系的课程外,还学习了数学方面的课程。在交通大学时,她师从张钟俊院士研究电路的张量分析。在爱丁堡大学期间,她研究非线性理论及其应用,提出了一种解非线性常微分方程的图解法,并利用非线性理论研究电子线路的变参数振荡。在清华大学期间,她试制成功一个电解质溶液计算盘,这是一种模拟计算装置,可用来求电讯网络的稳态解和瞬态解,还可用来求高次代数方程式的根。 1952年,夏培肃开始研究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她是我国在这个领域最早的科技人员。1960年,她设计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电子计算机。 从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她一直研究如何提高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探索实现高性能计算机的技术,并负责研制成功多台高性能计算机。1968年,夏培肃提出最大时间差流水线原理,大大缩短了流水线计算机的时钟周期。20世纪70年代末期,她负责研制成功高速阵列处理机,该机于1983年获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从20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夏培肃研究分布式计算机和并行计算机,先后负责GF-10功能分布式阵列处理机系列和BJ并行计算机系列的研制。20世纪90年代中期,她提出基于反图拓扑的可伸缩的高速互连网络,已在国内外申请3项专利。 夏培肃在国内外发表论文40余篇,由她主编的《英汉计算机辞典》获1988年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20世纪90年代她担任《计算机科学技术百科全书》编撰委员会的副主编,负责该书第一版的《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部分及第二版的《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和《计算机硬件》部分的最后定稿。该书于2000年获第12届中国图书奖。 夏培肃于1978年和1986年先后创办《计算机学报》和英文学报《JournalofComputerScienceandTechnology》,并担任第一任主编。这两份学术刊物目前已分别成为EI、SCI的索引刊物。 1985年,夏培肃作为中国科学院对英国皇家学会的交换教授,去英国多所大学讲学,被赫里奥—瓦特大学聘为访问教授。为了表彰她对计算技术的贡献,该校在隆重纪念蒸汽机发明者瓦特命名100周年时,授予她名誉科学博士学位,同时获此殊荣的还有197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普里哥金教授等3位国际知名学者。 1983年,夏培肃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她是第五届、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198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 翁史烈

    他曾任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第四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董事长、中国动力工程学会理事长、上海市第四届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上海工程热物理学会理事长等职,现兼任上海市院士咨询与学术活动中心主任。1952年毕业于交通大学。1962年原苏联列宁格勒造船学院研究生毕业获科学技术副博士学位。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主持承担了我国航空涡轮风扇发动机的多用途改型研制。开拓我国新一代热力发动机,提高现代化水平。研制成我国第一台陶瓷绝热涡轮复合柴油机原理样机,完成了我国第一批增压器陶瓷涡轮转子的设计和试验台建设。在他的主持和组织下,从80年代初起,先后在上海交通大学创建了振动、冲击、噪声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动力机械重点实验室。他组织、主持的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和省部级奖多次。 翁史烈长期从事教学、科研和高等教育管理工作,在高教战线辛勤耕耘五十余年。他在担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期间,积极推进高校管理制度综合改革,提出了“宽厚型、复合型、外向型”全面发展优秀人才的培养目标,积极调整实施学校综合性学科布局,开辟交大闵行校区并完成一期建设,开创了多层次、多模式的联合办学,走出了一条“以国家拨款为主,多渠道、多方位集资办学”的新路子,为上海交通大学创建一流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翁史烈主持承担了我国航空涡轮风扇发动机的多用途改型研制。开拓我国新一代热力发动机,提高现代化水平。研制成我国第一台陶瓷绝热涡轮复合柴油机原理样机,完成了我国第一批增压器陶瓷涡轮转子的设计和试验台建设。在他的主持和组织下,从20世纪80年代初起,先后在上海交通大学创建了振动、冲击、噪声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动力机械重点实验室。他组织、主持的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和省部级奖多次。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王锡凡

    王锡凡,1936年5月出生。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电力系统研究所所长。1957年7月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1986年晋升教授。1981年9月至1983年9月应邀到美国康奈尔大学作访问科学家两年。1991年10月至1993年10月应邀到日本九州工业大学为客员教授。学术任职有担任长江三峡工程重大科学技术研究攻关项目电力系统规划专题专家组专家、国家电网公司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常务理事等。2008年当选为IEEEFellow。

  • 罗沛霖

    1913年12月30日出生于天津市。 1931年天津南开中学毕业后入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前身)。 1935年交通大学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1938年延安,参与创建中共中央军委三局的通信器材厂,任工程师。 1940-1948年先后在重庆上川实业公司电机厂及机器厂、新机电公司、中国兴业公司、中央无线电厂等任工程师,设计课课长等。 1948-1950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进修和研究,获电工、物理、数学专业特别荣誉衔哲学博士学位(1952授予)。 1950-1955年任二机部十局技术处处长,创建华北无线电器材厂并出任第一副厂长兼总工程师,复兼二机部第十一研究所主任(所长)。 1956-1960年任二机部十局副总工程师兼技术处处长等。 1961-1962年任三机部十局副总工程师。 1963-1982年任四机部科技司副司长。 1964-1993年第3、4届全国人大代表及第5至7届全国政协委员。 1974年开始在各校任名誉教授及兼职教授等,详见正文。 1980-1988年任电子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1986转荣誉委员。 1988年-1993年任机械电子工业部科技咨询委员会委员。 1993年离休。 1994年-任电子工业部科技委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