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选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首页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11工程 自主招生 国防生 卓越计划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所在城市:江苏南京 地址:南京市白下区御道街29号
  • 创建时间
    1952年
  • 隶属于
    工业和信息化部
  • 学生人数
    2万~3万人
  • 院士人数
    5人
  • 重点学科
    11个
  • 学校类型
    理工类
  • 博士点个数
    52
  • 硕士点个数
    12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介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座落在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历史文化名城南京。自1952年创建以来,已经成为一所具有航空、航天、民航特色,以工为主,工、管、理、经、文、法、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国家“211工程”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全国56所设立研究生院的大学之一,学校现隶属于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现有明故宫和将军路两个校区,占地面积近2600亩,建筑面积70余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文献296万余册。现设有航空宇航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自动化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机电学院等13个学院;设有无人机研究院、高新技术研究院、直升机研究所等68个研究机构;建有51个实验室,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部级重点实验室和部级开放实验室8个。现有本科专业44个、硕士学科点127个、博士学科点52个(其中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0个)、博士后流动站9个,涉及8个学科门类和37个一级学科。飞行器设计、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工程力学3个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流体力学、通信与信息系统、微型飞行器设计与制造等8个学科为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导航制导与控制、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计算机应用技术5个学科为江苏省重点学科。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现有教职工28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850余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达到35.1%,有博士生导师182人,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双聘院士8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人,教育部首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国家级、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2人,入选省部级以上各类人才工程近百人,包括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8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6人、江苏省“333工程”33人、“青蓝工程”38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3人。现有全日制在校生约24000人,其中本科生15390余人,研究生5700余人,有港澳台和国际交流学生120余人。 航天英雄费俊龙、聂海胜来我校作报告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学校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教学质量为生命线,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逐步建立起符合教育规律和社会需求、与研究型大学建设目标相适应的具有南航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取得了一批较高水平的教学成果。自1989年国家设立教学成果奖以来,共获部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74项,其中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7项。现有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2个,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共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3篇。在“周培源杯” 全国大学生力学竞赛中2000年、2004年连续两届获得全国高校团体第二名,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居于前列,在第八届、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总成绩分别列全国高校第八位、第五位,荣获团体优胜杯,在“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全国首届无动力飞行大赛、江苏省大学生力学竞赛、江苏省大学生非数学专业高等数学竞赛等各类竞赛中,南航学生屡屡折桂。
  建校以来,学校已为国家培养了9万余名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其中包括20多位省部级党政军领导和院士,以及一大批科技专家和管理专家,他们已成为我国各条战线上的骨干力量,为国防现代化和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学校历来十分重视科学研究,形成了基础研究、高新技术应用基础研究与国防型号研制任务并驾齐驱的科研工作格局。学校自行研制成功了21种型号的飞行器,创造了我国第一架无人驾驶大型靶机、第一架无人驾驶核试验取样机、第一架无人驾驶高原侦察机、第一架无人驾驶直升机、第一架通过适航认证的轻型飞机、第一架微型飞机、第一个三自由度飞行模拟转台、第一台超声电机等我国航空科技史上的若干个第一。“九五”以来,承担重大科技攻关、“863计划”、国防工程型号、国防预研项目等共900余项。自1978年国家设立科技奖项以来,学校共获得各类科技成果奖1316项,其中国家级奖54项,部省级奖1093项;1991年以来,获部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数量有9年居全国高校前10位。 学校积极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先后开拓了中央部委联办南航及部、省共建南航的新途径。学校不断加强与总参谋部、总装备部、各军兵种、各军工集团公司和民航企事业单位的联系与合作;积极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与国外和港台地区的50多所高校及一批著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形成了“服务航空航天民航、服务江苏,面向全国、面向世界”的开放型办学新格局。 在半个多世纪的奋斗历程中,南航人践行“智周万物,道济天下”的校训,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南航文化,形成了“团结、俭朴、唯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凝练了“负重奋进、献身国防,唯实创新、志在超越”的办学精神。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21世纪,南航进入了从教学科研型大学向研究型大学发展的新阶段。南航人正在实施“以人为本,注重内涵,强化特色,加速发展,创建一流”的发展战略,向具有国防科技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迈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就业情况

本科生就业率高达99%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来源

男女生比例

男生
70.34%
女生
29.66%
  • 特色专业

  • 重点专业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建于1952年10月,是新中国自己创办的第一批航空高等院校之一,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实力雄厚、学科水平国内领先,是南航实力最强的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和国防重点专业,是国家重点建设、社会发展急需的一个方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专业具有直升机设计、飞机设计、结构强度、空气动力学和航空结构测试等5个方向。毕业后能在航空、航天、民航、部队及其他部门从事航空和航天飞行器设计与研究、通用机械设计等方面的研发工作,或者在高等院校、政府部门和军队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本专业依托强大的机械工程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实验设备优良。主要培养能在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研究、制造、检验、使用和管理等部门从事技术和管理方面工作的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毕业生可在船舶公司、民用和军用舰艇维修企业、船舶与海工装备制造厂、船舶设计院(所)及高校等部门从事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的科学理论研究、设计制造、产品开发、教学和生产管理等工作,如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等相关船舶设计和制造单位。

南航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是国家级特色本科专业建设点、江苏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相关研究领域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就业渠道广。毕业生也凭借着宽广的专业基础和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一直在每年的就业中占有很大优势,每年优秀生免试保送攻读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比例也高于其他专业。

航天信息和应用是现代航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传感技术、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广泛应用,智能性、网络性、动态性、共享性、可变换性成为航天工程的重要特征。航天信息和应用在太空探索和人类感知之间构建了一座桥梁,使得现代航天工程具备能感到、能传到、能知道的能力。可以预见,随着航天信息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应用理念的革新,宇宙探索并不空寂,航天工程将会有声、有色、有形。

空中交通管理专业是一个综合性、跨学科的管理应用型专业,支撑了交通运输专业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空管人才培养列入国家第二批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民航工程实验中心入选省级示范中心。同时,空中交通管理专业作为核心支撑了江苏省“交通运输工程”一级重点学科发展,以及国家空管飞行流量管理技术重点实验室挂牌。近年来本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有包括三类:国有事业单位(民航局空管局,民航华北、华东、中南空管局,民航珠海、南京空管站等空中交通管制单位)、航空公司(中国国际、南方、东方、海南等航空公司)和大型机场(上海国际机场股份公司、首都机场集团)等民航企事业单位。

飞行器动力工程,又称航空宇航推进理论及工程,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主要研究的是航空、航天飞行器的发动机,包含总体、气动、结构、控制与仿真、燃烧等分方向。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在以上各个方向都有自己独到的优势,在祖国上空翱翔的所有国产飞机的内流部分都是由南航飞动人设计的,南航这方面的水平可见一斑。而在燃烧方向,南航的结冰模拟仿真和红外隐身研究都在全国小有名气,尤其是红外隐身是当今军用飞行器的设计重点,而南航在这个方面起步较早,有较为雄厚的技术积累。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费信息

当前学费:4600元/年(普通本科专业)   普通本科专业学费为4600元/年,艺术类专业学费为6800元/年,住宿费为1500元/年。
  • 招生电话:

    025-84892899

  • 电子邮箱:

    zsb@nuaa.edu.cn

  • 学校官网:

    http://www.nuaa.edu.cn

  • 招生网站:

    http://www.nuaa.edu.cn

热门学校
  •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 海南大学(中外合作办学)
  • 武汉大学(中外合作办学)
  • 同济大学(中外合作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