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励志学画说课稿

信息发布者:admin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7课《徐悲鸿励志学画》。

一、说教材

本课是一篇人物故事,讲述了徐悲鸿年轻时留学法国,刻苦学画,得到绘画大师达仰的器重,却因此遭到了外国学生的嫉妒,在收到莫大的侮辱后,励志学画,并以优异的成绩通过结业考试,油画轰动整个画界,用事实证实了中国人的才能,改变了外国人的无知和偏见,为祖国争光。

课文的题目《徐悲鸿励志学画》就是文章的中心,全文8个自然段,紧紧围绕“励志学画”逐层展开叙述,叙事清楚,脉络分明,重点突出,中心明确。

二、说目标

基于课程改革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结合本篇课文的内容,针对我们学校四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我确定了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

学习本课生字及新词,帮助学生积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情感和态度目标: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徐悲鸿励志学画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后为国争光。

过程和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

其中第二个目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完成这些教学目标,我打算安排三个课时。下面我来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

三、说流程

词语复习,读题导入

1、我先根据这篇课文字词教学目标准备了一些词语

通过朗读,说说意思等形式检查学生上节课的学习情况。

2、由课题直奔主题

出示课题,学生朗读

徐悲鸿励志学画,这里的“志”是指什么内容呢?

这个问题还是具有挑战性的,学生能立即产生兴趣,形成学习课文的欲望。我认为这是好的开始。

围绕问题,自主探究。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划出有关语句。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交流中碰撞观点,融合智慧,共同探讨,解决问题。

共同探究,激发情怀。

故事起因——他为什么励志学画?

通过朗读课文,合作探究,四年级学生能够找到“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这句话。

我建议学生以徐悲鸿的语气朗读一下这句话,来感悟人物的心理活动。这句话表达出来的是强烈的爱国情怀,“必须”、“重新认识”和“真正的中国人”这几个词语,语感都很强烈,容易把握。读出感情来不是难事,但读懂了却不容易。

这时我又抛出问题,徐悲鸿为什么要立下这样奇怪的志愿呢?原来是他“被激怒”了,是一个外国学生的一句话激怒了他。

对外国学生语言的理解我认为不仅是理解课文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的一个好的着力点。

首先指导学生朗读好外国学生的语言。课程标准中指出,朗读能培养学生主动理解课文,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学生读出的是嫉妒、是侮辱;是嘲笑;是无知和偏见;心里油然而生的却是难受、是愤怒、是爱国的激情。

这时我给出了第三个问题:难道外国学生说错了吗?这样的奇怪一问又会让学生坐不住了,老师的意思是外国学生说得对?肯定是错的呀,那老师为什么这么说呢?必须找理由和老师辩论一下。于是又一次学习的欲望被点燃了。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时简单介绍一下当时的中国历史。祖国落后,中国人被人瞧不起。中国人应该怎么做呢?

做人最大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样爱国。——孙中山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梁启超

如果是你会怎么做?你认为徐悲鸿应该怎么做?

在学生的建议声中,很自然的过渡到课文第二部分的学习。

故事经过——他怎么励志学画的?

这部分内容是课文的重点段落,主要讲了徐悲鸿怎样励志学画。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主要采用“品味语言、畅谈感受、诵读体会”的教学策略了解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经过。

首先结合课文插图指导学生学习“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这是一句比喻句。徐悲鸿最擅长画马,从某种意义上说马成了其人格的象征,最能表达他的思想感情。不知疲倦,日夜奔驰,勇往直前的马就是一匹励志的奔马,用在这里比喻当时的徐悲鸿是再恰当不过。

接着抓住“每逢节假日、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经常每餐只用一杯白开水和两片面包”等关键词句指导学生认真朗读5、6自然段,品读后再请学生畅谈感受,引导学生拿身边人作对比,加深理解。我还找到了徐悲鸿夫人廖静文先生的一段回忆录音,来充实学生对徐悲鸿当时虽然生活十分清苦,但是却能够励志刻苦绘画的高贵品质的理解。理解语句后再次朗读体会,并改用第一人称朗读,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徐悲鸿学画的艰难处境和他意志的坚定,体会人物品质的高尚。

接着我通过问题“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徐悲鸿这样刻苦学画呢?”再次体会人物为国争光的可贵品质和顽强毅力。

在学生已经能够很好的理解了徐悲鸿生活清苦,却勤奋刻苦的绘画的前提下,我引导学生辨别课题“励志”改为“立志”是否合适,通过研读、交流,学生明白了“励志”的意思比“立志”更深一层,“立志”只是讲立下什么样的志愿,强调的是心里的想法,而“励志”的意思是“为了实现某一志向激励自己刻苦努力”,是在立下志愿以后,不断鼓励自己去达成那一心愿,强调的是行动的付出。

对于课题的揣摩,不仅更深化了对词语的理解,也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也提高了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故事结果——他励志学画的结果怎样?

课文的第7自然段从直接说明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结果。而第8自然段间接说明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结果。

我引导学生从文本中“以优异的成绩、轰动了巴黎整个画界”体会徐悲鸿努力所取得的成功。我还告诉学生当时徐悲鸿以油画《老妇》入选法国国家美展,非常不容易,四年后他又报送了九幅作品,全部入选,并获得很高的赞誉。这时我通过展示徐悲鸿的油画佳作,让学生在欣赏中更加敬佩这位了不起的爱国的绘画大师。

徐悲鸿生活十分清苦,却能够励志刻苦绘画,并取得如此成功,用一句俗语形容就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我让学生也说出一些意思相近的词句来赞扬一下徐大师,比如: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有志者,事竟成;绳锯木断,滴水穿石;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学生既是运用已有的知识肯定了徐悲鸿,又整理积累了语文知识。

接着我抓住外国人向徐悲鸿道歉的有关描写“非常震惊、鞠了一躬、我承认中国人很有才能、我是‘有眼不识泰山’”体会徐悲鸿的成功不仅仅是个人的成功,更是中国人的成功,并通过描写外国学生的不同表现的前后文对比朗读,体会徐悲鸿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志愿。

畅谈感受,升华情感

面对着取得如此突出成就的画家,面对着这位为中国人争光的画家,此时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在直观画面、畅谈感受中,学生完成了对人物丰满、立体的感知。

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课内练习:

完成《补充习题》

为了鼓励学生更好多地了解人物,通过更多地渠道学习语文,我还布置实践性、生活性强的课后作业:

1、登陆有关徐悲鸿的网站,继续了解这位绘画大师的艺术人生;

2、收集有关名人立志的故事,班队课开展“名人立志”的故事会。

在活动性强的作业中实现着在生活中用语文、学语文的新课标的理念。

本页答案点评

用户评论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