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发布者:admin

《剪枝的学问》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记叙了“我”在桃园看剪枝并了解剪枝的原因,启示我们:“减少”是为了“增加”;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

    第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让学生紧扣课题质疑:“学问”是什么?(知识、道理)为什么要剪枝?剪枝有什么学问?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让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然后理清文章的思路。尤其是“我”的心理活动主线:从“满怀好奇”到“一脸疑惑”再到“将信将疑”最后“又惊又喜”。学生找的很准确。

    第二课时,通过理解课文内容,重点让学生感受剪枝的道理:即“减少”是为了“增加”,学生对文中王大伯剪枝的学问很好奇:为什么王大伯知道剪掉的枝都是不结桃子的呢?于是我引导学生联系开头,正因为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因此他常年积累了很多种桃的经验,通过这些劳动中的经验去判断哪些枝是无用的。学生对剪枝中的“学问”又加深了理解。

信息发布者:admin
《剪枝的学问》教学反思


    《剪枝的学问》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我”在桃园看王大伯剪枝并了解到剪枝的原因,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减少”是为了“增加”,减去又粗又壮的枝条是为了剩下的枝条能更好的吸收营养,更好的生长;也告诉了我们: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让学生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自学:王大伯为什么要剪枝?剪枝是为了干什么?剪枝有什么学问?到底要告诉我们一些什么道理?让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并画出描写“我”心理变化的词语,再组织学生讨论,很快学生便会知道作者的心理发生了这样的变化:“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学生知道了主人公的心理变化的过程,也就理清了文章脉络,文章脉络一目了然了,学生感悟文本便会水到渠成。
     陶行知说:“人人可以做我们的先生,随手抓来都是活书,都是学问,都是本领”。在课文教学之后,我告诉学生:生产劳动中蕴涵着丰富的知识,各行各业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能人。我们要随时留心周围的事物,注意向生活学习,向一切有经验的人学习。
信息发布者:admin
《剪枝的学问》教学反思

《剪枝的学问》是一篇记叙文,课文记叙了“我”在桃园里和王大伯之间的一段佳话,深入浅出的告诉我们“减少”是为了“增加”;生活中充满了哲理,充满了知识。我们必须留心周围的事物,注意向生活学习。

    虽然班里的孩子是生活在农村,但现在的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个个十指不沾泥,课前问了几个孩子,都不知道什么是剪枝,对于他们来说剪枝这门学问非常的陌生,为了上好这节课,我决定以“我”“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的心理变化为线索,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理,和作者一起去感受每一次的心情,从而得出剪枝的学问所在。

    在精读课文时,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对关键词、句的朗读、品析,体会作者心情变化。促进学生在回味品析中领悟到课文内容中蕴含的道理;联系生活实际去思考、发现和探索,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

    由于学生年龄小,知识水平、生活经验都不足,所以在头脑中并不是很具体的。学完课文后,我又联系实际介绍了一些,让学生加深印象,从生产劳动到学习生活中的小事,我想学生一定能理解得相对透彻一些了。

本页答案点评

用户评论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