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发布者:admin
围绕“诚心诚意”   展开教学
——《三顾茅庐》教学反思


《三顾茅庐》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写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重点表现了刘备对贤才的虔诚和渴求,同时看出诸葛亮的的确确是一位旷世奇才。

在教这篇课文时,我一直立足于本课的“诚心诚意”,展开教学。

一、找“诚心诚意”

文中描写了刘备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无论是言还是行,无不体现了刘备的求贤若渴。我便让学生通过读读、圈圈画画、写体会的方式去文中寻找刘备的诚意之处。学习单如下:

学习单:

1、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看看哪些地方写出了刘备对贤才的尊重与诚意?边读边画出关键词句,并写写自己的体会。

2、自学时间:3分钟

结合多媒体,边交流边板书边朗读,让刘备的诚意深入人心。这样的方式,不仅让学生学会了自学,同时也更能深刻体会人物的心意。

二、读“诚心诚意”

在找“诚心诚意”关键词句的过程中,读是不能少的。没有反复的阅读,没有进入情景的朗读,文章不能走进学生内心,学生就很难理解课文。因此,我利用多种形式、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读,让学生在美美地读中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比如刘备的责备、动作的先慢后快,等等,在学生的朗读中,学生感受的更深刻,语气能证明一切。

三、演“诚心诚意”

在找、读的过程中,我又穿插了表演,让学生们一起跟着张飞嚷,跟着刘备生气,跟着刘备恭恭敬敬地站……用表演来诠释自己的理解,诠释对人物的感悟。在动情的表演中,学生们更能体会到刘备的“诚心诚意”。

四、延伸“诚心诚意”

    课文教学结束后,我给孩子们拓展了诸葛亮二十一年后的回顾文,通过诸葛亮的表述来证明他出山之后,刘备已然诚心诚意地对待他,使课文中的刘备的形象得到了升华。

信息发布者:admin
《三顾茅庐》教学反思

《三顾茅庐》记叙了刘备三次前往隆中拜访,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祖国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课文语言通俗易懂,适合小学生阅读。细节描写和精妙的比喻是本课的特色。细节描写,作者按顺序娓娓叙来。“离诸葛亮家还有半里路时,下马步行、轻轻敲门、不要惊醒、轻轻地走、恭恭敬敬地站、等候、快步走进……”在交流中,学生体会刘备对人才的敬重与虔诚。课文中有三处精妙的比喻,比喻句的结构大体相似。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反复朗读,明白比喻句中喻体和本体之间的关系,并从中体会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以及刘备对人才的渴求,同时让学生注意积累或迁移运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孩子们对三国中的人物、故事产生了更大的兴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后,我适时进行好书推荐,布置学生阅读《三国演义》,让学生从喜爱的阅读中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信息发布者:admin
《三顾茅庐》反思

《三顾茅庐》是一则历史故事,讲述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在教学中我紧紧围绕“诚心诚意”展开教学,以问题“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刘备的诚心诚意”为主线,首先抓住“刘备”这一人物,扣住人物的语言,教学中抓住了刘备、张飞的对话,抓住张飞、刘备对诸葛亮截然不同的态度,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体会刘备对贤才的尊重。其次抓住了刘备的行动,进行人物的剖析,引导学生抓住“下马步行、轻轻敲门、吩咐、恭恭敬敬、快步”等词语学习、理解,体会刘备的求贤若渴、诚心诚意。最后延伸到“三顾茅庐”的真正含义,那就是“当你邀请别人或求人做事的时候一定要诚心诚意、礼贤下士。”

信息发布者:admin
《三顾茅庐》反思

人物的特点体现在他们的一言一行之中。要想体会人物特点,必然要找出人物的表现,这是阅读记事写人文章的一种基本方法。在教学第二自然段的时候,我就让学生用曲线划出刘备的表现。学生找出来后,我让学生来读读这些句子,说说体会到刘备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关键词语中体会到的,可以在下面画上小圆圈。学生通过仔细读文,很快找到了答案,并进行了精彩的交流。在教学第三自然段的时候,我问学生:你觉得可以怎样进行阅读呢?学生马上就回答:可以找出刘备的表现,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于是,学生又通过读课文,把刘备的表现一一用曲线划了出来。然后,老师跟学生一起品读这些语句,学生很自然地能抓住关键词语进行体会,做到了学以致用。引导学生找出刘备表现的过程,是学时品读课文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深入体会,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体会人物特点,并提高学生品读课文、感悟语言的能力,教给学生学习叙事类课文的方法,真正做到“授之以渔”。

信息发布者:admin
《三顾茅庐》反思

教学时我抓住了“刘备诚心诚意拜访诸葛亮”这条主线展开教学,让学生通过找表现刘备诚心诚意的字、词、句,演一演,谈谈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读好句子来理解课文。课堂上,学生基本能找到这些句子,谈自己的体会时都有自己的感悟。通过让学生演一演刘备拜访孔明时的恭恭敬敬、轻轻地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还向学生提供了当时刘备和诸葛亮悬殊的身份地位,还告知他们刘备当时已经47岁,而诸葛亮年仅27岁,让学生领悟到刘备颠倒军臣之礼,颠倒长、晚辈的身份就是想让诸葛亮知道自己的诚心诚意,求贤若渴。老师抓住机会追问,提供背景材料,甚至是利用文本空白启发学生想象,都能起到很好的点拨作用,能促成学生思维的深入,理解的深入。

存在欠缺也罗列一二。虽然学生学习积极,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但有很大一部分同学还不能集中到课文的学习中。原因是他们根本没读过或看过《三国演义》,因此上起课来,头脑一片空白。由此我想到我们应该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积极引导学生加强课外的阅读。尤其是后进生,应让他们起点于课外书。

信息发布者:admin
《三顾茅庐》教学反思

《三顾茅庐》是根据罗贯中的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庐”的内容改编而成。课文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教学时我抓住了“刘备诚心诚意拜访诸葛亮”这条主线展开教学,让学生通过找表现刘备诚心诚意的字、词、句,谈谈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读好句子来理解课文。学生通过默读课文,潜心和文本对话,纷纷找到了文中的关键词句:①第二小节中张飞和刘备的对话。张飞“嚷道”“捆来”,短短的一句话,一个“鲁莽”“草率”的猛张飞跃然纸上。孩子们读起张飞的话语都饶有趣味。了解了张飞的态度,孩子们又谈起刘备的表现。从“生气地”,“你就不要去了”孩子们看出为了诸葛亮,刘备对自己的结拜兄弟都动了火,足以说明他的“诚心”。②在体会“恭恭敬敬”一词时,我向他们介绍了“恭”字的含义,底下的小字加一点,其实是“心”的变体,这个词语就表示对发自内心的尊重别人,从而在词中感受刘备的诚心诚意。③体会刘备的一些行为“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地走进、站在台阶下等候、快步走进”,通过体会这些细节描写,孩子们体会到了刘备对诸葛亮的虔诚和敬重。④抓住时间词“半晌工夫、一个时辰”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还告知他们刘备当时已经47岁,而诸葛亮年仅27岁,让学生领悟到刘备颠倒军臣之礼,体会他的谦虚有礼和不耻下问,更深入地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

  可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琢磨课文、推敲语言、体会情感”的过程,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本页答案点评

用户评论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