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说课设计《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设计--数学说课评课

信息发布者:陈芳老师
各位评委你们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第7册134页—136页《面积和面积单位》,本课内容是在同学学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和它们的周长计算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同学学了这局部内容,为以后学习平面几何图形的面积打下基础。面积的学习,是同学第一次接触,相对较难,教材首先让同学通过观察所熟悉的物体外表的大小来协助理解面积的含义,在认识面积的意义后,接着学习面积的单位,使平面图形的大小有了度量的规范,这样就减少了认识上、理解上的难度。基于对教材的以上认识,依照大纲的要求,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并知道他们实际的大小。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用面积单位丈量图形的面积。
3、情感目标:激发同学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面积概念和常用的面积单位形成的过程。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 激趣导入新课。让同学说说多功能教室有哪些物体,和你家的房子比较一下谁大一些?并问同学想不想知道多功能教室到底有多大?比你家房子大多少?从而顺其自然的导入新课。教师板书:“面积”。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想体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和生活之中,拉近了本课的所学的内容与同学的认知之间的距离,从而激发同学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二)探索面积的概念 这一环节分两步来完成 第一步认识面积首先让同学通过用手摸数学书的封面、文具盒的面和课桌的桌面,看电脑中的两个镜框的画面,来感受物体外表有大有小。接着让同学画平面图形,让同学知道平面图形也有大有小。在此基础上,让同学想、议、说,给他们的大小起个名字,最后师生一起总结面积定义,教师板书。这一环节的设计,从同学熟悉的事物和已有的知识入手,通过眼看、手摸、口述、用脑考虑等多种感观参与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中,丰富了同学的表象。教师和时捕获同学的反馈信息,引导同学笼统出面积的概念。第二步,比较面积的大小,引出面积的单位首先让同学知道正确比较面积的大小,必需有统一的规范,
教师先出示一个正方形,一个长方形,同学用观察法比较,会有三种答案,用叠起来的方法比较(试一试),还是不能确定大小,教师根据同学的两次信息反馈,鼓励同学们大胆创新,有意培养同学的求异思维,教师再演示,在两个图形上分别画上同样大的小方格,通过数小方格的数量,同学明白方格多的面积就大.在同学已经知道用数格法来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前提下,运用游戏的方法来比较同样一个图形,可以是6格也可以是12格,从而发生了矛盾,达到了学而思,思又惑,惑求解的目的,经过师生一起分析原因,知道要正确地比较两个面积的大小,必需有一个统一的规范。接着教师巧妙引出面积单位这一概念。丈量长度要用长度单位,丈量面积要用什么单位?告诉同学今天先学习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板书: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指出面积单位还有别的,如“平方千米”也是一个面积单位。以上环节的教学,同学的思维在师生一起提出问题、发生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一直处在积极探索之中,培养了同学思维的灵活性,发挥了同学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三)认识面积单位;这个环节分三步来完成:第一步让同学自学课本并出示相应的自学提示。第二步是分层次来学习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的教学以“教”为主;具体环节如下:找,从自身备的学具中找出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想:看着1平方厘米并把它印到脑子里.比, 比一比你手上的哪个指甲大约是1平方厘米。画, 画一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量, 量一量你的橡皮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教学以“扶”为主;“1平方米”的教学以“放”为主。以上利用多种方法的教学,促使同学巩固了面积单位,发展其空间观念。第三步用单位面积丈量物体外表的面积 .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解决问题,促进理论同实践的结合,为此,在教学中都进行了操作练习让同学去量一量橡皮、书本封面、课桌,并让同学学会估量黑板和教室地面的面积。
(四)巩固练习 主要设有填空题判断题和操作题。目的让同学明白(1)正确运用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渗透长度和面积的区别,为下节课做好铺垫。并且满足不同层次同学的求知欲,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为同学提供发明性思维的空间。
课堂小结后我布置了这样一个考虑题,让同学用1平方米的正方形去丈量我们的操场,这个方法可行吗?为后续学习埋下伏笔。总之,本课采用的教学方法从实际生活引入,创设问题情境,注重同学的信息反馈,引导同学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使同学各方面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理想的发展。

本页答案点评

用户评论

我要纠错